-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2-01-05達爾文不是小獵犬號上的隨船專任博物學家
625 期
Author 作者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學術研究領域從細胞生化到分子病毒學,轉入產業界後專研蛋白質純化和細胞免疫學。
剛從劍橋大學畢業、仍沒有生涯規畫的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圖一),幸運地被推薦加入小獵犬號(HMS Beagle,音譯為貝格爾號,圖二)的考察航程,就是這趟環球旅程中的所見所聞,啟發他對演化理論的構思,繼而發表《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影響世人對生物演化的看法。所以,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的這一趟旅程,堪稱是人類文化史上最重要及最著名的科學探索之一。但常言道「名正言順」,到底達爾文是以什麼身分參加小獵犬號的環球航程呢?
圖一: 繪於1830 年代的達爾文畫像,這時他剛完成小獵犬號的環球旅程。(George Richmond, public domain,Wikimedia Commons)
圖二:小獵犬號的畫作。(R. T. Pritchett, pubk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博物學家和航海計劃
雖然達爾文一直以博物學家(naturalist)自居,但歷史學者卻指出他當時初出茅廬、尚算社會新鮮人,因此在小獵犬號上的職位並不是「正規的隨行專任駐艦博物學家」(official naturalist)。那麼,達爾文是以什麼身分參加小獵犬號的環球航程呢?想要一窺究竟,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19 世紀英國的科學文化。雖然早在1797 ~ 1802 年間,「生物學」(biology)一詞先後在德國、英國、法國的學術界出現,用來形容研究有機生命的科學,但這一個用詞在19 世紀仍未普及。當時對於生命科學、古生物學、地質學、礦物學、海洋科學等研究,都統稱為「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而「科學家」(scientist)一詞雖然也在1834 年出現,但在它尚未被廣泛採用之前,研究生命現象及地質學的人都稱為「博物學家」或「自然史學者」(natural historians),而研究天文現象及物理學的人則稱為「自然哲學家」(natural philosophers)。
19 世紀的英國政府大力資助具有科學考察任務的航海計畫,隨船人員除了要繪製出精確的海岸線圖作為航海資訊之外,也必須採集自然標本和進行地質探勘,藉此了解天然資源的存在與分布情形,這不只有利於航海事業、促進貿易,更有助於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擴張。
由於利用航海作為科學考察在19 世紀已是常規的事,初出茅蘆的年輕學者參加航海考察也就成為當時的科學文化之一,例如演化論四尖兵之一的植物學家胡克(Joseph D. Hooker),就參加過幽冥號(HMS Erebus)和恐怖號(HMS Terror)兩艘彈藥艦於1839~1843年前往南極的探索。另一位演化論尖兵,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 Huxley)則參加護航艦響尾蛇號(HMS Rattlesnake)於1846 ~ 1850 年在新幾內亞和澳洲東岸的考察,他們參與航海計畫時都是20 歲出頭的青年才俊。……【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