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17.07.01
知識發掘與資料探勘—自願性地理資訊的價值
作者 / 鄧東波/荷蘭屯特大學地球觀測及地理資訊科學學院(...
571期
「自願性地理資訊」是集結群眾的地理資料,記錄一般人對於週遭環境的經驗、感受與喜好,而知識發掘與資料探勘則是綜合各種處理資料的技術和方法,以便從資料中擷取出有用的知識,如何善用知識發掘與資料探勘,由自願性地...
地理資訊
資料探勘
群眾外包
社群媒體
2017.07.01
屍情話意─那些死亡告訴我們的事
作者 / 林德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571期
由於科技的進步,各式工具的發明,加上各種社群平台的推波助瀾,使得生物物種的調查門檻得以降低,讓大部份人都能參與,近10年來各式各樣 的公民科學計劃在全球各地大量崛起。
公民科學計劃
出生率
死亡率
2017.07.01
學次方:遊戲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新...
571期
三峽的臺北大學前,即便大雨滂沱,仍然有許多學生熙來攘往。附近林立著許多公寓大廈。前來接應我們的是學次方的創辦人之一,藍詩婷。她領著我們進入其中一棟高樓,前往學次方隱藏在尋常住戶中的「據點」。
學次方
遊戲世界
標準答案
學習
2017.07.01
鄭鴻旗:在創客空間中的自學與共學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71期
鄭鴻旗與一群創客(maker)愛好者,創立了創客空間 (makerspace)名為「OpenLab. Taipei」,隱身在臺北公館寶藏巖藝術村,每周三在寶藏巖固定聚會,就像是一塊磁鐵一般,吸引共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聊聊天,利用彼此...
自學
共學
創克空間
2017.07.01
黃偉翔:用媒體力量改變技職環境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新...
571期
〈裁併箭在弦上!立委直指招策會黑機關〉、〈《 兵役法》 修正三讀!技職國手只須當12天補充兵〉、〈破碎後的完整廚心西餐烹飪銅牌簡勝男〉, 一進入《技職3.0》 網站,便看見一篇篇與技職切身相關的重要議題或人物故事...
媒體
體制對話
升學
技職環境
技職3.0
2017.07.01
點子工場&自造工坊:從共同工作空間中創造出創客價值
作者 / 李依庭/本刊編輯。
571期
「我認為創客運動的興起,是因為網路世代與實體世界的相遇。」在紀錄片《自造世代》(Maker)中創客們將自己的創意與其他創客分享、交流之後,共同製作出實品,將想法付諸實現。
創客運動
技職教育
點子工場
自造工坊
2017.07.01
范得格拉夫起電器
作者 / 周鑑恆、黃仁偉、洪偉清
571期
上世紀20年代,荷蘭裔美國物理學家范得格拉夫(Robert J. Van de Graaff)發明了范得格拉夫起電器,又稱范氏起電器,可以產生千萬伏特以上的高電壓。
高壓電
范氏起電器
靜電實驗
2017.07.01
丁肇中為了在外太空偵測反物質,排除萬難執行跨國科學...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文詠...
571期
丁肇中教授是1976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位非常專注於研究的科學家,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月刊》在訪問丁院士前,除了聆聽 2016年7月3日丁在臺灣大學的演講,也讀過網路上可得到的英文公開資料(參考...
丁肇中
跨國科學計畫
物理
2017.06.01
科學月刊2017年06月號(570期)目錄—南海科學
作者 /
570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17.06.01
雷明頓打字機雜記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70期
在因緣巧合之下買了這台快90歲的打字機,對其來歷卻一無所知,便著手考察其歷史。打字機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714年, 英格蘭工程師米爾(Henry Mill)註冊的專利「用於謄寫書信的機器」,雖然原始的機構設計已不可考,仍可...
打字機
機械工藝
2017.06.01
北海道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70期
「撲通!」遠方傳來一聲入水的聲音,循著聲音穿過了走道,裹著厚厚的外套在這將近0℃的戶外,遠遠的就看到一群猴子在這寒冷的天氣下,完全不受絲毫影響的到處跑跳,快步走近時隨即在周遭感受到一股溫暖的熱空氣向上竄升...
北海道
北海道大學
克拉克博士
鈴木章
2017.06.01
手持螢幕裝置阻礙幼兒語言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2017.06.01
毛髮灰白與稀少的關鍵因子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隨著老化,頭髮會逐漸變灰白且稀疏,而目前科學家已知是由毛囊幹細胞和幹細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與頭髮製作和髮色色素相關,卻不知道這些毛囊幹細胞是如何影響毛髮的生長與機制。
毛髮
生長機制
細胞
2017.06.01
公小丑魚本能性的照顧行為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在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小丑魚爸爸為了尋找他的小孩而不辭辛苦地到處奔波,擔心年幼的小丑魚受傷。而在現實海洋世界裡,科學家認為公小丑魚也同樣擁有如此強烈的養育本能,是最關心其後代的魚類之一。
公小丑魚
照顧行為
異亮胺酸催產素
2017.06.01
溫度升高影響蜥蜴體內微生物多樣性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氣候變遷,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與各地災難頻傳之外,對於生物個體而言,可能也將帶來很大的挑戰。最新的研究發現溫度上升可能會造成爬行動物 體內微生物數量減少。
溫度
蜥蜴
微生物
2017.06.01
小鰻魚苗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尋根之路?─地磁可能是...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0期
現在多數人對鰻魚的主要印象大多來自於香噴噴的鰻魚飯,但在美味可口的背後,鰻魚的一生仍有許多有趣的未解之謎。
小鰻魚
地磁
迴游
2017.06.01
東沙珊瑚記錄21世紀人類排放氮對遠洋的影響
作者 / 任昊佳/臺大地質系助理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主要...
570期
海洋浮游植物與所有生物一樣,需要氮才能生長,雖然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但是氮氣不能為大多數浮游植物使用,它們只能使用某些氮的形式,像是胺、硝酸鹽或有機氮等。
氮
遠洋
東沙珊瑚
2017.06.01
2017 年阿貝爾獎桂冠得主—梅伊爾成就「小波分析」理...
作者 / 李武炎/曾任教於淡江大學數學系,現為《科學月刊》編...
570期
今年3月21日,挪威科學與文學研究院院長宣布「阿貝爾獎」由法國巴黎薩克雷高等師範學校的榮譽教授梅伊爾 (Yves Meyer)獲得。
梅伊爾
小波分析
訊息處理
阿貝爾獎
2017.06.01
低溫與高磁場的世界
作者 / 江佩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閒暇時...
570期
當我告訴朋友我的研究主題是低溫物理時,他們興致勃勃的談論起來。「低溫物理?」榮尼說,「是不是像FBI 那種從上鎖電腦中取出資料的手法?就是讓電腦在不斷電的情況下把它移到極低溫環境,將記憶體拔出來,迅速接到另一...
低溫
高磁場
稀釋致冷機
2017.06.01
生活中的休閒食品——擠壓加工技術原理與應用
作者 / 林貞信/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暨生物工程學博士,現為...
570期
擠壓加工技術(extr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的發展,源自於西方20 世紀初的科技,簡單的定義是運用擠 壓機(extruder), 加工處理米穀、 豆類原料,成為中間(intermediate) 或完成(finished)產物的一種技術。...
休閒食品
加工技術
擠壓加工技術
2017.06.01
《愛麗絲漫遊奇境》中的科學思想
作者 / 張華/退休工程師,北美卡洛爾學會會員,著有《挖開兔...
570期
英國在19世紀步入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從1837年登 位到1901年去世,69年期間把英國建設成世界一流強國, 統治面積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24個時區都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號稱「日不落國」,人口也約占全球四分之...
科學
卡洛爾
愛麗絲漫遊奇境
2017.06.01
你不知道的梅雨
作者 / 黃椿喜/臺灣大學畢業,目前擔任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
570期
「梅雨」是臺灣5、6 月常見的天氣現象,大家對這個名詞及它多雨的特徵可能都不陌生,梅雨期的雨量相當集中,因此 會對臺灣造成許多災害,像是山洪爆發、水災、山坡地坍方等,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梅雨造成的水災,是僅次...
梅雨
雨季
中尺度特徵
2017.06.01
南海科學-東沙島海洋研究站
作者 / 宋克義/任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東沙國際海洋研...
570期
在遙遠的東沙島上為什麼要設一個海洋研究站?全世界的海島難道還不夠多嗎?畢竟光是海洋研究站就有超過 100 個之多。是東沙島的周圍有什麼特殊的價值嗎?
東沙島
南海科學
環礁
2017.06.01
南海的形成與珊瑚大三角-由陸地變海洋
作者 / 戴昌鳳/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570期
南海是「南中國海」的簡稱,它的範圍介於北回歸線以南至麻六甲海峽,也就是在北緯23.5 度 ~ 南緯3 度之間的海域。
南海
珊瑚礁
地質史
2017.06.01
南方小島風情-東沙群島環境與生態
作者 / 余尚學-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臺灣大學海...
570期
東沙,是一座充滿生物多樣性的島礁,所處的位置特殊、加上氣候和地形構造環境,所孕育的珊瑚礁舉世罕見;但是大多數人對東沙的認識只有在書籍閱讀到的戰略位置,現在更增添了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保育目的。
東沙群島
環境生態
保育
珊瑚礁
2017.06.01
人間仙境,東沙環礁-東沙島上的生活
作者 / 吳書恒∕臺大海研所碩士,專長為地球物理探勘、 水下...
570期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若由空中俯瞰,彷彿一枚完美的戒指安靜地躺在南海上,著實讓人想一窺究竟。因其獨特的環礁、繽紛的珊瑚、海洋生物多樣性、海草床生態和珊瑚砂島,臺灣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始於2007 年成立,亦為臺灣...
東沙島
珊瑚砂島
臺灣第7座國家公園
2017.06.01
浸入那一片藍
作者 / 梁藝蓓∕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四年級。
570期
人們常被自己設立的界線約束得無法喘息,其實中山海科院也和東沙一樣,海就近在咫尺,但東沙少了人為防波堤、圍牆,沒有了那條界線,也就沒有跨越的問題。
東沙
海岸
海洋研究
2017.06.01
陸域研究調查 東沙島-我的海洋生物教室
作者 / 許嘉軒∕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畢業、國立臺灣大...
570期
東沙島,這個島嶼是我在就讀大學時期夢想中的島嶼,至今在島上的回憶也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很幸運地,我直升上了中山大學海科系碩士班,進入了宋克義老師研究室,讓我登上夢想之島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東沙島
環礁
海洋生物
2017.06.01
空拍機調查-從空中看東沙
作者 / 謝易達-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大學部四年級。
570期
空拍在海洋研究中尚是全新的題材,而我的研究主題是軟骨魚類。飛行和海洋這看似毫不相干的兩領域,兜上關係的原因我至今仍感到莫名其妙。
空拍機
海島
東沙
2017.06.01
水下研究調查-潛入水底的驚喜
作者 / 魏儀-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班。
570期
出海是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東沙島陸域或周邊淺水域,許多研究都是在東沙環礁的潟湖、外環周圍採樣或施放儀器。
水底調查
環礁潟湖區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
東沙環礁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資料總數:450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