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文章專區
2017-06-01南海科學-東沙島海洋研究站
570 期
Author 作者
宋克義/任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建置計畫主持人,以海洋生物生態和適應為研究範疇。
在遙遠的東沙島上為什麼要設一個海洋研究站?全世界的海島難道還不夠多嗎?畢竟光是海洋研究站就有超過100個之多。是東沙島的周圍有什麼特殊的價值嗎?去東沙島的科學家都在做些什麼研究,竟然值得他們從美洲歐洲甚至於中東地區來到這裡?
19世紀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觀察到很多不同的雀鳥種類,達爾文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上帝要把這麼多不同種類都造在加拉巴哥,而他生長的英國和歐洲卻連一種雀鳥都沒有?根據他發明的演化論,在這個遠離美洲大陸1000公里的群島上,飛行能力不佳的雀鳥不但和美洲大陸有了地理隔離,島嶼彼此之間的距離也造成雀鳥橫渡困難,進而造成物種分化。達爾文還提出了大洋中環礁是如何形成的理論,他認為海底火山是環礁的開始,這個說法在東沙也適用嗎?
為什麼19世紀是歐洲人航行全世界, 而生活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卻是文明發展比較緩慢的原住民? 賈德 ‧ 戴蒙 (Jared Diamond)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族群大小論點,並且預測如果世界文明重新再來一次,仍然會是大陸上的文明壓倒海島上的。
島和環礁
東沙島是東沙環礁上唯一經常突出水面的島嶼,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大約是中山大學面積的兩倍大;東沙環礁直徑大約25公里,水肺潛水可以到達的面積大約有500平方公里,跟改制前的高雄市差不多大小,如果加上附近的領海,就大約有3500平方公里,跟臺東縣的面積不相上下。東沙環礁外的背景水深大約500公尺左右,但是環礁外圈的礁台大約只有1公尺水深,環礁中央的潟湖最深也不過20公尺,平均則大約13、14公尺,直徑大約15公里的潟湖內有上千的塊礁,從衛星照片上看來這些塊礁有大有小,大的直徑有好幾百公尺,在靠近水面處形成一個平台;小的塊礁一般在比較深水的地方,交通大學史天元教授透過空拍光達(LIDAR),發現他們突出海底大約3~5公尺,都是尖頭形的。整個環礁都是由珊瑚礁也就是生物生長時分泌的碳酸鈣骨骼經過許多年的累積所形成,在東沙到底需要多少年呢?
全世界的環礁大都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根據達爾文的理論,它們起源於海底火山噴發到水面附近,使得需要光線的珊瑚有機會大量生長,受到熱脹冷縮和重力的影響,火山會往下沉,只要珊瑚礁向上累積的速度快過火山下沉的速度,就可以一直維持在水面附近光線充足的地方,形成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環礁,這個說法在極少數太平洋環礁的深層鑽探得到了支持;至於東沙環礁底下是否真有火山就仍然很有爭議,因為最近中央大學許樹坤教授海洋震測的結果並沒有發現類似火山的構造。形成環礁如果不靠火山,又有其它什麼機制呢?
如果不是起源於火山,東沙環礁為什麼這麼圓呢?環礁的直徑是在擴張?縮小?還是維持穩定?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