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6-01南方小島風情-東沙群島環境與生態 570 期

Author 作者 余尚學-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專長海底地震儀、長支距震測系統與海上探測作業。
東沙,是一座充滿生物多樣性的島礁,所處的位置特殊、加上氣候和地形構造環境,所孕育的珊瑚礁舉世罕見;但是大多數人對東沙的認識只有在書籍閱讀到的戰略位置,現在更增添了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保育目的。

作者有幸前往東沙進行科學探測作業,能夠以不同的角度認識東沙,但目前前往東沙島仍有身分限制,僅限國軍官兵、海巡署弟兄與研究人員。雖然現階段的限制無法讓一般人實地了解東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東沙的生態環境吧!東沙並不算遠,大約位在臺灣西南邊450公里的海面上,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就可以抵達。

在即將抵達的飛機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沙環礁北側的礁台(圖一),海面上佈滿不同程度的藍隱約透露出水面下分布在不同深度的珊瑚及塊礁,白色的浪花則描畫著環礁的邊緣。「在這海面上居然能匯聚這麼多種的藍色!這裡應該是臺灣最後隱藏版的秘境了吧!」這是東沙環礁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從位置上來看,東沙環礁位於南海的北側,受到內波形成的湧升流影響,豐富的營養鹽更促進了外環礁周邊海域的海洋基礎生產力,讓此處的珊瑚與生物獲得更優良的生存環境;東沙環礁內的動物數量與種類均非常豐富。根據東沙環礁公園統計,目前為止至少有320種以上的珊瑚、魚類708種,還有多樣的無脊椎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等等,甚至包含許多東沙特有種的生物。為了保育如此豐富且多樣的生態環境, 內政部在2007年1月正式成立東沙國家公園,為臺灣第7座的國家公園,也是第一座海洋型態的國家公園。

但是,環礁內的珊瑚礁在1998年全 球海水異常升溫時也無法幸免於難,造成了大量珊瑚白化、死亡,而颱風也可能影響珊瑚礁的生態復育。但是生命會找到出路,在多年的休養生息與珊瑚復育的結果下,珊瑚群聚也逐漸地一點一滴努力生長了回來,許多魚類也隨之回來了;環礁外內波帶來深層的冷水團,可能也降低了海水增溫時對珊瑚的衝擊。在環礁內進行海上實驗時,記錄到水下大量珊瑚死亡的影像,但也同時拍到了珊瑚礁內重新茁壯的景象(如同圖二海床一樣)。目前為止,環礁內許多的地方還是未現生機,但這幾年的喘息之後,生命都得以重新開始萌發茁壯,生長出豐富的珊瑚與珊瑚礁魚類群聚(圖三)。


 



東沙除了珊瑚礁生態以外,還有著另外一樣珍貴且舉世少見的特殊環境……【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