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人體免疫防線啟動速度超乎想像 成大新發現改變我們對免疫系統的理解
2025.01.21
人體免疫防線啟動速度超乎想像 成大新發現改變我們對...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7期
來自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凌斌的研究團隊發現,病毒入侵細胞後人體防禦機制的啟動速度比以往的認知提早至少半天或數小時。
病毒RNA免疫系統胞內體
小兵立大功!淺談外泌體相關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
2023.10.15
小兵立大功!淺談外泌體相關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2期
在1980年代首次發現時,「外泌體」(exosome)曾被認為是對細胞無用的廢棄物質。不過在隨後的研究卻發現外泌體會在細胞間傳遞信息,並對多種生物過程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日益受到重視及關注。
外泌體細胞外囊泡免疫系統靶向系統專利臨床醫療後端醫療
「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發現與長新冠相關的基因
2023.08.15
「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發現與長新冠相關的基因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分子醫學中心(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 Finland, FIMM)啓動了全球「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針對全球感染了COVID-19、症狀輕重程度不同的...
長新冠免疫系統COVID-19易感性研究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提高
2023.03.15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肆虐全世界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確診者康復之後,某部分人會因此罹患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19,又稱長新冠),像是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疲倦、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睡眠等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COVID-19新冠長期症狀免疫系統免疫學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生態互動
2022.11.17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1期
人體的消化系統是複雜且多樣的生態系,在腸道間各種 菌種的競爭、互動,也與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達成平衡。 複雜的生態系統在大自然間也所在多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熱帶雨林與珊瑚礁皆孕育了眾多生物、互動複雜又難懂的生態系...
消化系統生態系統免疫系統微生物培養臨界點生物多樣性抗生素
第五屆唐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期盼得主的卓越洞見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2022.07.15
第五屆唐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期盼得主的卓越洞見能為世...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唐獎」設立於2012年12月,獎項共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類,每兩年由獨立評選委員會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
唐獎永續發展獎薩克斯全球經濟公共健康公平正義永續性生技醫藥獎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免疫系統T細胞漢學獎
研發新冠疫苗的商戰中,誰會拔得頭籌?-《疫苗商戰》
2022.04.15
研發新冠疫苗的商戰中,誰會拔得頭籌?-《疫苗商戰》
作者 / 古格里‧ 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484期
到了二月底,吳沙忻和BNT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二十種不同的候選疫苗。他們想趕在年底前推出一款疫苗,但眼前還有重重的關卡:他們必須在世界各地測試他們的候選疫苗、取得監管機構核准、生產大量的疫苗,並送到全球民眾的手...
BNT輝瑞mRNA疫苗新冠疫苗免疫系統T細胞棘蛋白臨床試驗牛津疫苗AZ疫苗
用「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的肺炎疫苗 ——《研之有物》
2022.01.15
用「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
作者 /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481期
新冠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截至2021年11月為止,全球已有2.6億人感染,超過500萬人死亡。各國的科學家皆傾力投入疫苗研發,期望能以此對抗全球性流行傳染病。
胡哲銘奈米粒子新冠肺炎冠狀病毒奈米疫苗活病毒免疫系統T細胞雙乳化法奈米醫學仿生冷凍電子顯微鏡科學教育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2022.01.15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1期
日前,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被命名為「Omicron」,儘管各國緊急實施嚴格的新措施,試圖降低飆升的病例數,但非洲和歐洲各國仍抵擋不了Omicron變異株的侵襲。
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變異株Omicron變異株重症率感染力抗體免疫系統T細胞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株
2021.12.14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0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南非變異株棘蛋白抗原免疫系統病毒疫苗WHO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疫功能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紅血球細胞微生物DNA免疫系統一氧化氮病原體脊椎動物鳥糞嘌呤巨噬細胞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2021.12.14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硬蜱(tick),再經蜱蟲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萊姆病伯氏疏螺旋體蜱蟲人畜共通傳染病關節炎神經損傷記憶障礙mRNA疫苗免疫系統天竺鼠傳染病疫苗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2021.11.16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儘管現階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全球供貨量不穩定,但各國仍積極施打疫苗,就連臺灣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無不希望能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儘早達到群體免疫。
COVID-19mRNA疫苗AZ疫苗副作用莫德納輝瑞BNT混打疫苗同儕審查免疫系統免疫反應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癌症大腸直腸癌腸道幹細胞免疫細胞MHC細胞激素螺旋菌腫瘤細胞免疫系統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2021.05.15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3期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1年5月初,已感染全球超過1.5億的人,迄今造成超過3百萬人死亡。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面對病原菌入侵的防禦機制,而免疫力低下者,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完全消滅病毒。
COVID-19免疫系統冠狀病毒棘蛋白病毒疫苗突變病毒新冠肺炎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2021.03.16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1期
過去認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各司其職,功能互不干涉。中樞神經系統在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屏蔽之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區域,意指不受免疫系統管轄,抗原無法被免...
中樞神經免疫系統免疫細胞神經疾病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中樞神經病毒棘蛋白血腦障壁外套膜免疫系統新冠肺炎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2020.08.15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2020年6月2日medRxiv期刊一研究指出,血型的不同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風險有關;與A型血相比,O型血對COVID-19可能更具保護力,罹患嚴重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的風險也較低。
血型嚴重呼吸衰竭全基因體關聯分析COVID-19免疫系統棘蛋白新冠肺炎
免疫系統「微器官」現形 疫苗研發再進化的關鍵
2018.09.01
免疫系統「微器官」現形 疫苗研發再進化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41期
澳洲迦文醫學研究機構(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日前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布最新研究,除了確認免疫系統記憶過去所受感染與疫苗的位置,也找到免疫細胞準備對感染做出反應時的聚集...
免疫系統疫苗
法國研究團隊發現抑制免疫系統可幫助紋身消除
2018.04.01
法國研究團隊發現抑制免疫系統可幫助紋身消除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紋身(tattoo),是透過針將墨水刺入真皮層中,以致能夠在皮膚顯色。也因如此,紋身往往是不可逆的藝術,若想利用雷射手術消除,除了耗時、價格昂貴外,也無法完全有效的清除。
免疫系統紋身巨噬細胞
  • 1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