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2.04.15
一位獨行的科學教育家 紀念陳國成教授
作者 / 劉源俊/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484期
今(2022)年1月22日傍晚,從科學月刊社李經理處得悉:陳國成教授已於2020年4月18日辭世,享耆壽90歲。我驚訝而遺憾竟不知情,當即與他的二公子陳紹光聯繫;原來是因為疫情,喪禮一切從簡。
教育
科學教育
陳國成教授
科學中文化
《幼獅數學大辭典》
博物館
文化發展
2022.02.15
科學跨足文學的科月詩人 ── 科月理事長蔡孟利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承勳/想泡在溫泉裡當隻日本水豚。
482期
2016年臺灣大學爆出論文造假事件,包含當時的臺大校長與院長等許多高層都牽連其中,規模非同小可。時任《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月)總編輯的蔡孟利見狀,隨即展開一連串的監督與調查行動。
學術
論文
教育
學術醜聞
科學倫理
文學創作
科學研究
2022.01.15
博士班訓練為什麼重要?我們為何需要培養更多博士?
作者 / 編輯部
481期
「知識經濟」是一種用來描述發達的經濟體系,越來越依賴知識、資訊、高技術的趨勢,而企業也會漸漸需要隨時獲取這些知識內容。
知識經濟
經濟
博士
教育
博士班訓練
2021.12.14
《科技報導》創刊40週年誌慶
作者 / 盧志遠/科學月刊前社長
480期
真的是時光荏苒,40年一下就飛逝而過,《科技報導》已經茁壯到達了不惑的境界,也真算是我國科技報刊雜誌中的翹楚。
科技報導
科學月刊
科技
教育
學界
2021.04.06
教學現場與課程綱要
作者 / 韓中梅/任教竹東高中生物科。
530期
作為一個熱愛科學也熱愛教育的老師,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學生對探索自然有著熱切的眼神;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感受到學生可以把科學方法內化,變成一種閱讀這個世界的價值觀。
科學
教育
科學教育
課程綱要
2021.03.01
科學需要科學哲學的理由之一:釐清科學概念
作者 / 葉筱凡/成功大學醫學院微免所與醫學、科技與社會(...
615期
當學校實驗室成為一種「學術工業」,學生欠缺提出「好問題」或「獨立、批判性思考」等能力時,我們如何能培育出擁有創新力的學子投入科學研究行列?釐清科學概念可以成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透過概念分析,科學家...
科學
哲學
學術研究
教育
2020.09.01
讓科學文章成為閱讀素養試題的「科學生」線上學習平台...
作者 / 馮瑞麒/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鄭國威/泛科知...
609期
泛科知識以「讓天下沒有難學的知識」為使命,熟知泛科學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網站內容都富含知識性,連電商網站──泛科市集,上頭也是滿滿的各式知識型商品。
教育
科學
科普
科學素養
課綱
教學
2020.07.15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獲獎 強調人應該尊...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3期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由國際知名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獲得,以表彰他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的貢獻。
唐獎永續發展獎
靈長動物
珍古德
黑猩猩
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
教育
環境
動物
2019.01.01
來自半世紀前的數學預言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89期
半世紀前,《科學月刊》創刊號收錄王九逵教授〈數學探津兼論數學的形式主義〉一文(以下簡稱探津),是本刊物的第一篇科普文章,有其歷史意義。該文一開始便以反喻的方式奉勸哲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們不要閱讀本文,這和...
數學
教育
形式主義
2017.01.01
將假日營隊課程納入學分-如何讓學生專注科學實作
作者 / 吳明德/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物理教師。
421期
美國高中生每學期僅需選5~6門課程, 而臺灣的高中生的課表每週可能有10幾門課程,師生只能在有限時數內填鴨授課, 難以聚焦課程內的議題,並進而做深入探討。
跨領域統整
科學
教育
2016.12.01
當科技與文化的相遇─文化部長鄭麗君專訪
作者 / 嚴如玉/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約翰霍普金...
564期
文化是高度抽象的概念,但是政治治理不能光靠抽象的概念,還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績,這是許多學者從政之後遭遇的困難。現任文化部鄭部長走過了哲學的學術路,也走過了四任總統的政權更迭,在政治體制裡磨了十六年,讓她懂得...
鄭麗君
科技文化
文化部長
文化會報
科技會報
文化治理
教育
數位科技
文創院
2016.04.01
談生技產業、健保與教育—臺灣新的下一哩路─陳建仁專...
作者 / 陳其暐(正努力在科學傳播領域裡掙出一道縫隙,本刊主...
556期
『研究不僅為了追求真理,更希望能造福人群』 『真正的權力,就是服務』
生技產業
健保
教育
陳建仁
2015.01.01
從昆蟲小博士到昆蟲學博士 法布爾在臺灣
作者 / 楊正澤/任教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541期
根據各方專家的推估,臺灣物種數量約佔全球物種的1/10~1/15,已知物種超過3萬6千種,其中昆蟲就佔1/2以上的比例。不過你可能沒想過,這些物種數目是個累積的數字,估計昆蟲種類數可是一門大學問。
法布爾
昆蟲
直翅目
昆蟲學
教育
2014.12.01
科學搖籃
作者 / 何子樂/前交大應化系教授。
540期
楊振寧、李政道的科學生涯,奠基於西南聯大時期,吳大猷先生之栽培功不可沒。由下述美國案例,更可證實老師啟導之重要。
科學
教育
2014.10.01
為何台積電不能?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
538期
在天下經濟論壇裡,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曾指出臺灣人才缺乏。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清華大學教授兼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劉容生,在2月6日的聯合報為文「人才拚經濟,為何(美國)奇異(公司)能,台積電不能」,贊同張董...
教育
企業
心理
2014.09.01
Make a CASE!臺大科教中心
作者 / 陳竹亭演講。趙軒翎/本刊主編。採訪、整理。
537期
在五月的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後,六月底筆者正好又有機會當面採訪陳竹亭老師,遂將演講與採訪的內容整理成一篇與讀者分享。
科學
科學教育
教育
多媒體傳播
科學傳播
2014.07.01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導讀
作者 / 蔡昕樺、李睿博、翁翊書/就讀國立臺中一中。
535期
舉凡威脅國防安全的恐怖攻擊事件、使民眾恐慌的核能裝置、近年來積極宣導的全球暖化議題,到豐富科學研究的太空計畫,都是總統需要面對的課題;而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能源成了大眾最關切的議題。
國防安全
全球暖化
核能
能源
二氧化碳
碳排放量
政策
教育
物理素養
2014.06.01
海大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海洋大學與農業局合作,在離海僅45分鐘的車程的復育園區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未來將發展成種苗繁殖、藻類養殖、海洋生物保育及教育等項目的研究站。
海洋
海洋生物保育
教育
2014.05.01
大學教育大海嘯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3期
三年前的3月11日,在日本發生的一次強震,再加上隨之而起的海嘯,引發福島核電廠三個機組大爆炸,將全球核電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硬生生折斷。
教育
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
互聯網
網際網路
魔課師
高等教育
2014.05.01
從新舊課綱的差異,談教學現場
作者 / 柯靜蓉、吳卉蕎/任教臺北市立永春高中。
533期
教育環境不斷地在改變,如果用過去的課程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學生,不但老師教得辛苦,學生也容易產生挫折感,而學生嚴重的挫折感可能引起家長對數學課程的質疑,這樣的狀況將不利於數學教育的發展。
教育
數學
課綱
教學
2014.02.01
十二年國教之課程省思
作者 / 紀延平/任教萬芳高中物理科。
530期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於103年實施,高中的課程又搭配調整了。去年初進行了各科課程綱要(簡稱「課綱」)的微調。然而這樣的微調,並不能讓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人士滿意,以致國教署還在繼續研究如何修改。
十二年國教
自然科學
教育
2013.12.01
說大學的基礎科學教育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528期
一般談基礎科學教育,多只著眼於中、小學階段;當教育部與國科會提到科學教育時,大抵也只關注在中、小學階段。筆者在本刊的評論欄與相關座談會裡,曾多次論及中學階段的科學教育,本文則專論大學階段的基礎科學教育。
教育
科學教育
基礎科學教育
大學教育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技術科學
2013.10.01
證照省思
作者 / 周鑑恆/任教萬能科技大學光電系。
526期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人才的需求較過去更為廣泛,也更為迫切。隨著技術、知識暴增,學校科系的區分經常顯得太過籠統,例如,過去人們熟知的電機系,其涵蓋領域近年迅速擴展,包括了資訊、光電、電信、電子、網路媒...
證照
教育
技職教育
產業
科技
職場競爭力
制度
考試
商業利益
台灣社會
2013.09.01
多學?少學?學廣?學精?
作者 / 張慶瑞/台大理學院院長。
525期
教育政策的制定,最大的困擾在於沒有絕對原則,由於時空與對象的不同,教育方式可能絕然不同。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則,學校教育中老師的諄諄教誨,與社會教育中朋友的相互影響...
教育
教育政策
教育改革
學科本位
教育機制
多學主義
多元教育
2013.09.01
美國各州共同數學課程標準
作者 / 單維彰/任教中央大學數學系。
525期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這樣開場的:「話說天下大勢,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句話也應驗在教育領域。在美國,教育向來是州政府的職權,而各州傳統上都有獨立的課程綱要與評量標準。
教育
課程綱要
評量標準
機率統計
數據
幾何
度量衡
時間
CCSS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