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6-04不一樣的寫作課!與東港高中海洋服力社共同書寫海洋

Author 作者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臺灣四面環海,沿海地區的居民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位於屏東縣西部沿海、以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著名的東港鎮更是如此。為了推廣海洋教育,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科學教育組攜手東港高中,共同成立「海洋服力社」,由海生館專業師資將海洋議題帶入教室、帶領學生認識海洋的奧妙!

 

星火入校,提點寫作秘訣

過往「海洋服力社」社課大多為動態課程,如實驗操作、設計桌遊、參訪海生館等,這學期,《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受海生館之邀,成為「海洋服力社」課程夥伴,透過三次相對靜態的社課,引導學生將所學習到的海洋知識與趣事,轉化海洋科普文章,在字海中貼近海洋。

實際動筆前,先由《科學月刊》專案經理沙珮琦帶領學生解析知識轉譯的難題、釐清寫作對象,並藉由文章改寫實作,逐一拆解撰寫文章的眉眉角角。後續兩次社課,則由兒童雜誌科學編輯暨《科學月刊》作者曾柏諺接棒,介紹ABT(And、But、Therefore)寫作原則,並透過文章案例與實際練習,幫助學生熟悉ABT架構。

 

講師沙珮琦(左)、曾柏諺(中)分享寫作要點。


不同於平常的寫作課,講師曾柏諺以科學編輯的專業視角,分享文字在不同載體上的表現形式,例如:彼此不連貫、不需要邏輯推理,且資訊份量相等的短文字,適合以漫畫、繪本或是圖文搭配的方式並排陳列;而資訊串聯度高、連貫性越強的長文字,則適合以段落呈現,並適時搭配小標題給予閱讀喘息空間,以提供相對完整的資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講師兩次入校都帶著八至十本不等的科普書籍及雜誌,從臺北扛到屏東東港,就是為了讓學生能親自翻閱、感受文字呈現的多元樣貌。

此外,科學文章與其他類型文章創作相異之處,在於科學文章更強調資料正確性與可證性,因此需要在文章最後附上參考資料,以供讀者回溯資訊來源,同時也能提升文章的可信度。

 
課堂側拍。

透過筆尖,書寫海洋世界

短短三次社課,橫跨約一個月的時間,學生書寫的海洋主題豐富而多元。一篇篇文章彷彿海浪,可見海豚、企鵝、魟魚、鯊魚、座頭鯨等海洋動物躍然紙上,更有學生將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獨有之逆轉生命週期能力,與鳳凰涅槃的神話故事結合,更在文末反思生命延續之議題,結構完整且內容充實,令人驚艷。

然而,能有此寫作成果,「海洋服力社」紮實而豐富的課程功不可沒。學生的寫作主題皆來自過往的參訪或授課內容,再藉由寫作輸出創意,也呼應著星火相傳計畫於「表達科學」的重視。本次課程特別感謝東港高中謝旻穎老師的協助、海生館科教館楊士德博士的邀約,期待星火相傳計畫能持續藉由文字培養學生書寫知識的能力,記錄屬於臺灣的海洋科學,讓海島的孩子都有書寫海洋的能力。

東港高中學生心得分享,詳見《科學月刊》2024年7月號(655期)。

 

🌟 科學的星火,已在各地悄悄點燃 🌟

 

若您對我們的活動有興趣,也認同「星火相傳」計畫,歡迎加入我們,成為點亮星火的人,將相關活動與計畫分享給教學現場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關注科學推廣的人。

 

👉 點我認識「星火相傳計畫」

 

無論您是學校/企業/一般民眾,歡迎填寫合作意願單,共同為科學教育努力!


✏️ 合作意願單:https://forms.gle/8x39m4SYVATBhLHa6
💪 支持「星火相傳」計畫:https://neti.cc/d6lRVGW


聯絡信箱:scistar@scimonth.one

信件標題請註明:「星火相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