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4.05.15
如何重建大眾對科學的信任? 《為何信任科學》
作者 / 娜歐蜜.歐蕾斯柯斯
509期
科學不只存在於實驗室,而是無處不在,人們深信科學且十分仰賴它,而且我猜許多認為自己不相信科學的人也不免如此。我們身處的物質世界由科學和知識打造,我們無法擺脫它,搬到飛地,在農村裡與有機山羊和番茄園為伍也一...
科學
科技
科學史
冷戰
科學的本質
秘密
2023.11.01
回到案發現場!運用在犯罪偵查的鑑識齒科學
作者 / 李承龍/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博士,卡達警官...
647期
讀者是否對鑑識科學感興趣?這是一門結合了各種科技和專業知識的新興學科,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犯罪案件和身份認定的問題。鑑識科學的範疇非常廣泛,從指紋、DNA、火災、文書、槍彈、藥物到微物跡等,都有相關的鑑識方...
鑑識科學
鑑識齒科學
咬合
犯罪現場
人別鑑定
科技
DNA鑑定
2023.04.18
以科技克服醫療貧富差距 如何讓MRI在中低收入國家更普...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6期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利用氫離子在磁場的作用下產生的共振訊號,分析並判讀資訊後獲取生物體的影像,目前已被廣泛用於許多醫院的高級影像檢查,對於許多外科手術的術前檢查十分重要。
科技
醫療貧富差距
MRI
中低收入國家
2023.02.10
IBM SkillsBuild 徵文競賽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作者 /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籌備小組
由《科學月刊》主辦、IBM SkillsBuild 協辦之「IBM SkillsBuild 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於 2/8 舉辦頒獎典禮,由 IBM 大中華地區企業公民部協理陳慧純、《科學月刊》總編輯林翰佐,以及三位評審委員擔任頒獎嘉賓,表揚...
IBM SkillsBuild
徵文
比賽
科技
科學
自主學習
活動辦法
2022.10.02
IBM SkillsBuild 線上自主學習平台介紹
作者 /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籌備小組
IBM SkillsBuild 線上學習平台含有豐富的課程內容,將帶你深入淺出了解時下熱門的新科技,無論何時何地,隨時開始學習「科技」。
IBM SkillsBuild
註冊
徵文
比賽
科技
科學
自主學習
活動辦法
免費註冊
2022.06.15
解密軟性電子產品 中山團隊跨國分析「可撓曲3D列印電...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6期
傳統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與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製程,大部分是透過電鍍、蝕刻、研磨等減法製程(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去除材料,以及沉積材料的加法製造( additive...
印刷電路板
積體電路
加法製造
3D列印
軟性電子產品
科技
生醫產業
電子皮膚
3C產業
2022.06.15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活動辦法(...
作者 /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籌備小組
《科學月刊》與IBM SkillsBuild合作辦理2022年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2日止,歡迎國中、高中、高職等13~18歲在學學生、自學生參賽。把你對人工智慧、區塊鏈、機器學習等新興科技的學習成果,寫成...
IBM SkillsBuild
徵文
比賽
科技
科學
自主學習
活動辦法
2022.06.14
2022 IBM SkillsBuild科技人講堂招募合作夥伴(已截止...
作者 /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籌備小組
科技人講堂是2022 IBM SkillsBuild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系列活動之一,免費講座歡迎各國中、高中職學校申請。主題包含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網路安全、區塊鏈、數據科學、量子計算,邀請專家帶領學生深入淺出了解時下新興科技...
科技
量子計算
人工智慧
區塊鏈
雲端計算
網路安全
講座
線上講座
免費講座
校園講座
國中
高中
高職
2022.05.15
人類為AI制定的倫理架構,究竟哪裡出了錯?《人工智慧...
作者 / 凱特.克勞馥(Kate Crawford)
485期
網際網路在許多方面改變了一切;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網際網路被視為某種類似自然資源的東西,供人取用。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把他們的圖像上傳到網站、照片分享服務,最後傳到社群媒體平臺,掠奪行為也更頻繁發生。突然間...
Internet
ImageNet
網際網路
人工智慧
學術
科技
數據
資料探勘技術
機器學習法
石油
資本主義
資訊
匿名資料集
2022.04.01
用程式寫未來的精準醫療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帶領醫療數...
作者 / 張明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資訊工程學位,現為「亞大...
628期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是一項結合生物資訊學及現代資訊科技的技術領域。透過雲端運算與開源軟體,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將實現精準醫療,在未來提供全新的醫療照護服務。根據全球基因體學和健康聯盟預測,2025 年臨床醫療場域將...
生物醫學資訊
科技
基因定序
次世代定序技術
雲端運算
醫療
半導體產業
自動化電子設計
基因檢測
2022.04.01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科學報導和科普著作到底出了什麼問...
作者 / 鄭宜帆/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28期
科技的進步使得資訊較過往更容易取得。但也因為如此,資訊內容 ——尤其是科學資訊——時常良莠不齊,甚至錯誤百出。科學報導常見的錯誤,包含用語混滑、資料未多方查證、內文陳述錯誤等。網路內容農場更可能編造故事讓科...
科技
科學報導
科學資訊
媒體
網路
核融合
核聚變
科學傳播
內容農場
宇宙
科學素養
科學媒體
2022.03.04
《星際大戰》銀河帝國打得贏《星際爭霸戰》星際聯邦嗎...
作者 / 鄭宜帆/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27期
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於1964年提出的卡爾達肖夫指數,將能源消耗速度當作文明的科技發展指標,並以當時地球的消耗能量功率4×1012瓦特為第一型文明。
卡爾達肖夫指數
能源
消耗能量功率
科技
文明
星系
銀河系
第三型文明
科學技術
戴森球
恆星
光速
2022.01.04
當人工智慧的傷害已經出現,誰來補救?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625期
‧AI雖然能協助遏止違法或侵權的言論,但一般大眾卻無法得知其評斷的機制,已於無形中造成傷害。 ‧AI的資料庫誤差,將造成演算法對文化或族群產生偏見等;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因處理龐大的資料,常使研究者或AI的機構無...
社群媒體
演算法
人工智慧
科技
國際組織
公民審議
立法機關
AI倫理
AI規範
2022.01.04
AI會搶走人類的飯碗嗎?AI與人類是相互競爭還是相輔相...
作者 / 陳禹衡、葉俶禎、黃子君、張媁雯、賴志樫
625期
• 「AI工作取代理論」認為AI將分階段依技術層次發展,並根據任務難度所需的技術層次,逐步取代人力服務。 • 由於真實的企業環境與決策並非只考量單一面向,葉俶禎的研究團隊發現,「AI工作取代理論」似乎過度簡化在現...
AI工作取代理論
人工智慧
AI
科技
企業
勞動人力
演算
器械型智慧
分析型智慧
直覺型智慧
情感型智慧
人力資源
2021.12.14
莫忘初衷-寫於《科技報導》創刊40週年
作者 / 周成功/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480期
《科技報導》40年前創刊時,最初的用意在提供一個園地,讓臺灣有限的學術活動消息得以流通。接下來,中研院動物所的萬家茂教授,從第10期起獨力開創了「覓名小品」的專欄,用他敏銳的觀察對學術界的百態提出令人深省的短...
學術
學術社群
科技
人造衛星
科技報導
學術倫理
學術傳統
科技報導
2021.12.14
《科技報導》創刊40週年誌慶
作者 / 盧志遠/科學月刊前社長
480期
真的是時光荏苒,40年一下就飛逝而過,《科技報導》已經茁壯到達了不惑的境界,也真算是我國科技報刊雜誌中的翹楚。
科技報導
科學月刊
科技
教育
學界
2021.11.01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
623期
近期COVID-19 疫情爆發,我們周遭充斥著各種關於疫情、防疫、疫苗等消息。若要正確判讀消息的內容,大眾必須具備及培養「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則需有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此外,科普知識及科學傳播,將可作為...
COVID-19
科學素養
社會性科學議題
公民科學素養
科技
個人
社會
數位媒體素養
資訊應用
媒體
2021.08.31
減少電子垃圾 可被水溶解的智慧手錶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智慧手錶及運動手環等智慧穿戴裝置,因此這類裝置的產量也不斷提升。但由於不易拆解與回收,當這些穿戴裝置被汰舊換新時,往往會成為電子垃圾,造成環境負擔。為了順利回收此類小型裝置,來自...
科學月刊
科技
穿戴裝置
智慧穿戴裝置
智慧手錶
運動手環
聚合物聚乙烯醇
網版印刷
奈米複合物
藍牙智慧手錶
電子垃圾
2021.08.31
創作音樂沒靈感? 讓AI生成歌詞幫助你!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除了生活經驗外,「靈光乍現」也是極為重要的創作來源。為了協助他們激發靈感,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b)團隊,開發了...
科學月刊
科技
音樂創作
創作
音樂
人工智慧
AI
LyricJam
神經網路
歌詞
2021.08.10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出「拓樸超導體」將有助於量子電腦的...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是一種利用量子進行計算的裝置。不同於傳統的電腦,量子計算用來儲存數據的物件為量子位元,且使用量子演算法進行數據操作。1980年代,量子電腦仍處於理論推導狀態,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
科技
拓樸超導體
量子電腦
二矽化鈷
二矽化鈦異質結構
半導體
量子位元
2021.07.01
用「石墨烯相機」捕捉心臟脈動
作者 / 編輯部
619期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僅有單個碳原子厚的二維晶體,由於具有電阻極小、導電性良好、結構堅固等特點,許多物理學家嘗試將它用於光學、光電工程元件上。
科技
光學
石墨烯
石墨烯相機
電訊號
神經細胞
心肌細胞
2021.05.15
科技部再度組改,對臺灣科技政策真的會更好嗎?
作者 / 編輯部
473期
今(2021)年3月,科技部長吳政忠於立法院備詢時,確定科技部即將再度組改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強化跨部會協調的能力,增進全國科技發展程度。
科技
科技發展
科技部
組織
科學
2021.05.15
我國的科技政策遭遇什麼困難?
作者 / 林基興/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前研究員。
473期
今(2021)年3月,科技部長吳政忠於立法院接受備詢時確定,科技部確定組改,並將改名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與過去的「國家科學委員會」同樣可簡稱「國科會」)。《科學月刊》於2020年12月刊登〈科技部回復成國...
科技
學術研究
組織
科技發展
國科會
2021.03.15
科研突破新聞像是「狼來了」?
作者 / 編輯部
471期
科研單位為求投入大量經費人力獲得的研究成果得以曝光,總不免得透過記者會、新聞稿等形式尋求新聞媒體報導。
科技
新聞
媒體
資訊
科研
2021.02.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
科技報導
科技
科技政策
科學觀點
公眾議題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
CRISPR
諾貝爾獎
《基因編輯大革命》
生命科學
基改
科技
2020.12.01
拍賣理論
作者 / 陳由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候選人,主要...
612期
拍賣是常見的交易方式,包含大家習以為常的網路拍賣,知名的藝術品拍賣活動,或是政府標案等。而針對不同標的物或狀況,便需要相應的拍賣方式。今(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改良拍賣理論及創新拍賣型態的兩位學...
科技
商業模式
經濟學
拍賣理論
私有價值
共同價值
2020諾貝爾獎
2020.10.01
讓想像力上太空的立方衛星故事
作者 / 林信嘉/於民國81年進入國家太空中心工作,現任立方衛...
610期
衛星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是只有大企業或政府才能掌握的科技,但立方衛星的出現,拉近了這項科技應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因便宜的發射費用,立方衛星可以將我們想要送上太空的東西發射升空,甚至是舉行太空喪禮。此外,立方...
太空
衛星
科技
立方衛星
人造衛星
2020.10.01
不只是一項科技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反思
作者 / 魏澤人/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創立花蓮—py社群及實做...
610期
人工智慧在無數科幻作品和文學作品中出現過,如《駭客任務》、《復仇者聯盟》等。其基本技術原理以可以推導未來科技發展的路徑。人工智慧發展依賴於龐大的數據。近年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有了不同的升級,可以更高效的使...
科技
人工智慧
科普
電腦
2020.08.15
從數位身分證的推行 探討被監控的可能性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近日舉辦「數位時代下的國民身分證與身分識別」系列研討會,其中,「數位足跡、剖繪與監控」的主題邀請到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邱文聰、資訊所副研究員莊庭瑞以及政治所副研究員蔡文軒,盼能藉此...
數位身分證
數位科技
隱私權
數位足跡
科技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8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