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9-08-16
國家與自然的關係,因科學悄然改變......
452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人造雨
【本刊訊】日前,臺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簡旭伸,以中國目前積極發展人造雨科技背後的政治、社會分析為例呼籲,人類應謹慎面對地球工程帶來的社會發展及國際局勢影響。
儘管世界氣象組織並不鼓勵各國動用國家資源積極發展人工影響天氣技術,但中國仍廣設相關辦公室,甚至許多省市舉行大型戶外活動,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開幕式,竟有確保藍天、不下雨的要求。
此案例也突顯出政策為達目的不計成本、不顧專業意見的現象。而為實現政策刻意影響天氣,最後所導致的人員及牲畜傷亡,其為天災或人禍,也引發道德質疑。簡旭伸再以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式以一朵雲調侃倫敦多變天氣為例,說明威權與民主國家在國家-自然關係(state-nature)上的差異:相對民主國家體現日常生活、與天氣和諧共處,威權國家卻展現積極控制天氣的能力與權力。
國家政治權力的競爭發展,已從平面大地思維,逐漸轉為立體空間的概念,垂直向上擴展至大氣圈或向下至地下空間,試圖透過控制、改變自然環境來回應空間新政治與社會難題,如地方與軍隊空權使用、跨界大氣資源競逐與分配爭議等。
簡旭伸指出,人類不能只借助科學技術,同時也必須關注技術過度使用的問題,如能結合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進行跨領域合作,將可促進更人性化的研究成果。
延伸閱讀
〈人定勝天!?「馴化天氣」的人與自然新關係〉,科技部,2019年8月7日。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08月號/2019 第596期:仿物種智慧-已完售-無...
特別價
$249
續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580
續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兩年24期
售價 $49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