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1年
2010年
372期-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專輯(2000年12月號)
108期-化學元素週期表(1978年12月號)
60期-激素(1974年12月號)
2008年
2009年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0.12.01
拍賣理論
作者 / 陳由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候選人,主要...
612期
拍賣是常見的交易方式,包含大家習以為常的網路拍賣,知名的藝術品拍賣活動,或是政府標案等。而針對不同標的物或狀況,便需要相應的拍賣方式。今(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改良拍賣理論及創新拍賣型態的兩位學...
科技
商業模式
經濟學
拍賣理論
私有價值
共同價值
2020.10.01
讓想像力上太空的立方衛星故事
作者 / 林信嘉/於民國81年進入國家太空中心工作,現任立方衛...
610期
衛星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是只有大企業或政府才能掌握的科技,但立方衛星的出現,拉近了這項科技應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因便宜的發射費用,立方衛星可以將我們想要送上太空的東西發射升空,甚至是舉行太空喪禮。此外,立方...
太空
衛星
科技
立方衛星
人造衛星
2019.08.01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作者 / 江佳純/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596期
1950年代晚期出現的仿生(biomimetics/bionic),研究生物之特性、結構與原理,進而研發出新機械或技術,以解決工程或生活上的難題。演化至90年代晚期,仿生(biomimicry)加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發展核心,希望消弭經濟發展...
仿生學
生態
生物
環境
科技
2018.10.01
科技實現的科幻夢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 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 管...
586期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所撰寫的 科幻小說《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自 1818 年到今年恰好滿200 年,故 事裡描述,一位瘋狂醫生試著以科學的方式讓死屍復活,製造出科學怪人法蘭克斯坦。《科學怪人》為科幻小...
科幻夢
雷射
機器人
科技
2018.01.01
風雨將臨—從多重時空尺度的天氣預報到即時天氣預報
作者 / 黃椿喜/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
577期
羅倫茲的蝴蝶在超級電腦中翩翩揮動著數值天氣預報之舞,預報員在多重的時空中描繪著關於即時、今明、周、旬、月、季、年復一年氣象預報的故事。
天氣預報
即時天氣預報
科技
2017.03.01
與時俱進的電影科技
作者 / 李道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567期
「電影」作為一種科技產物與人類文明的重要媒體,其出現、發展、演變及對人類文化帶來的影響,在在都顯示了科技與人文、社會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本文將簡述電影的起源,以及科技發展所造成電影文化上的改變。
電影
科技
動態影像
視覺暫留
2017.03.01
越顯清晰的影像—電影放映科技之現況
作者 / 孫沛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助理教...
567期
自從1895 年第一部電影在法國公開上映至今,「看電影」已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閒活動。電影的畫質從早年那閃爍、模糊、晃動、佈滿雜訊的黑白影像,改良為平穩、清晰、層次分明的彩色立體影像。電影的載體也從過去體積龐大的...
影像
電影
科技
畫質
投影機
解析度
2017.03.01
科技與藝術交互輝映—電腦動畫的演進
作者 / 史明輝/現任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主任, 作品曾獲得...
567期
全世界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於 1995 年誕生,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花了4年多時間製作,發表前夕,在美國受到各界廣泛的討論,電腦這種科技產物,真能做出藝術型態的影像作品嗎?
電腦動畫
科技
藝術
數位化
視覺模擬技術
2016.12.01
諾貝爾化學獎 分子轉輪與分子馬達
作者 / 邱俊瑋/畢業於國立臺中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現...
564期
現代人的生活器具強調輕量化、多功能,器具的體積越小越好,功能則是越多越好。以手機為例,行動電話剛問世時,有著厚重機身及外殼,功能僅限於撥打電話;但隨著時間演進,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僅短小輕薄,拍照、上網等功...
諾貝爾化學獎
科技
分子結構
分子馬達
2014.10.01
還能有多快?!4G發展現況與未來演進
作者 / 陳瓊璋/任職中華電信研究院。
538期
臺灣於今年5月正式邁入4G時代,可望帶動行動影音、雲端、電子商務等新應用商業模式發展。全球也以2020年為目標,紛紛啟動5G研究計畫。
行動通信系統
行動電話
科技
2014.09.01
搖滾吧!科學—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作者 / 洪美慧。
537期
終身學習的思維和模式已因網際網路的普及而徹底改變,人們的指尖只要輕觸鍵盤,就能打破地域藩籬,快速汲取多元的知識,因應此一趨勢,科普教育的傳播方式也有了更豐富的面貌。
科學
科學教育
科技
科普
2014.09.01
科技部在推廣新媒體科普傳播的角色
作者 / 羅時成演講。 文詠萱(本刊編輯)整理。
537期
科學、科技必須仰賴科普傳播,才能夠普及社會大眾,科學概念若能普及社會大眾,則可加速國家的產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科學
科技
科普
科普傳播
2014.08.01
自己在家做醫生?微機電系統於居家健康檢測的趨勢
作者 / 陳柏翰/任職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薛孝庭/任職...
536期
因應未來個人化居家照護之醫療需求,微機電技術運用於微分析系統已成為發展中的重要科技。
微機電技術
科技
醫療
居家照護
生醫檢測
聚合酶鏈式反應
離心法
親和性分離法
流式細胞分析儀
2014.05.01
哆啦A夢科學紀事
作者 / 蘇逸平/科幻小說作家。
533期
在這個多變的時代裡,哆拉A夢是少數幾種永不退風潮的流行物。這部從1969年開始影響人類文明的漫畫作品,對於後世科技的啟發和影響早已超越平面,而且還會持續地影響下去。
哆啦A夢
科技
科普
科幻
1
頁次:
1
資料總數:14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