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10-01光影世界話科學—現實題材電影的科學技術 526 期

Author 作者 鄭軍/中國科技文化產業網創辦人。

說到科學題材的影視劇,人們會本能地想到「科幻片」,尤其是好萊塢科幻大片。其實,最近幾年動漫英雄充斥好萊塢銀幕,已經讓科幻片中科技的含量大為縮水,變成打打殺殺的特效片。

反過來,一批現實背景的科學影視劇悄然問世,打開了觀眾的視野,讓人們注意到描寫科學並非一定要科幻。真實地拍攝科學故事,雖然知識內容更「硬」,卻同樣也能拍得有趣。

2007 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推出電視劇《生活大爆炸》,徹底改變科學片必須是科幻片的刻板印象。《生活大爆炸》只是部室內劇,一點幻想情節都沒有,完全不需要特技,幾乎所有知識點都通過臺詞講出來。然而就知識含量來說,這套電視劇比所謂硬科幻片還要「硬」,每集都有十幾條知識點,簡直就是密集的知識轟炸。筆者看完全部一百多集後,總共有幾十處知識點不明白。

這樣一套充斥著「量子力學」、「正強化」、「弦理論」之類術語的室內劇,卻讓觀眾看得捧腹大笑,它是影視劇運用現實手法描寫科學的最佳範例之一。從《生活大爆炸》往回看,其實能找到一大批現實題材的科學影視佳作。比如90 年代著名美劇《X檔案》,雖然充滿科幻和神怪題材,但其中也有幾十集完全是現實中的科學話題,如〈鬼〉和〈731〉等。

由於必須描寫真實科學,這些作品的知識含量往往更多,更準確。它們所反應的科學文化氣氛也更接近科學界的真實情況。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些科技題材的現實影片。

心理學是個大話題

所有影視劇都要描寫人物心理,不過,有些作品直接以心理學研究物件為素材,這就離科學更近一步。精神病既是醫學實踐的一部分,也是變態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描寫精神病的電影,成為心理學電影的重要部分。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1975 年出現的這部電影是精神病題材的經典。影片中,犯罪嫌疑人麥克‧ 默菲為逃避懲罰偽裝精神病,被員警送到精神病院,接受兩週司法鑑定。精神病院種種非人道措施令默菲不滿,遂鼓動病友們逃出瘋人院。最後因屢屢產生暴力行為,默菲被施以腦額葉切除術。

精神病有很多種類,本片裡,編導讓主要的幾個精神病人角色分別患一種病,它們在行為表現上都有鮮明的特點。為準確表現這些症狀,演員們到精神病院,每人跟蹤一個病人,長期體驗生活,力求模仿到位。因為在表演上追求真實,該片長期被視為影視表演專業的必修課。而影片中表現的「電擊療法」,「額葉切除手術」等技術,都曾是精神病院的重要療法,但由於效果不明顯,且有很大傷害性,目前在許多國家已被禁用。

 《雨人》(Rain Man, 1988)
該片也是精神病題材的經典。小商人查理突然收到父親死訊,三百萬遺產正好幫他度過生意上的難關。無奈父親把這筆鉅款留給他從未謀面的哥哥諾曼,後者是自閉症患者,從小待在精神病院。查理將諾曼從精神病院拐出,試圖從諾曼監護人那裡敲詐這筆遺產。但在與哥哥相處的幾天裡,查理被親情所感動,放棄了對遺產的爭奪。

在對症狀的描繪上,《雨人》也保證了細節的準確性。達斯汀‧ 霍夫曼為了飾演「雨人」,同樣來到精神病院觀察病人,悉心模仿。自閉症患者不合群,恐懼與人接觸,表現出複雜的刻板行為,比如不停自言自語,一定要每天吃同樣的食品,甚至數量都不能改變等,影片都給予了體現。

自閉症患者智力並沒有問題。有些人還在語言或者計算方面表現出驚人天賦,比如能背誦《聖經》,心算複雜的數學題等。但這些知識無法運用於生活中。影片裡,諾曼可以心算多位數乘法,卻不知道一塊錢花掉五角後還剩多少。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2)
這也是精神病電影的經典,而且取材於博弈學家納許的真實經歷。編導別出心裁,將精神病人的幻境現實化。不過,真正的精神病幻覺多是變形的。比如「大形象視幻覺」——看到巨人或者巨獸;「小形象視幻覺」——將他人看成微小如模型。或者將身體的某一部分,比如頭部放大許多倍。這些幻覺要充分表現在電影裡,恐怕得用大量特技才行。而在《美麗境界》中,病人的幻覺和真實無異。

《本能反應》(Instinct, 1999)
生物學家伊森鮑爾在非洲某叢林中研究銀背大猩猩的習性。後來打死打傷五名森林管理員,被關入美國海軍監獄,終年默不作聲。年輕的精神病醫生高達心高氣盛,決心攻克這一病例,電影便在這個背景下展開了。

《本能反應》表現了一種典型的精神症狀——病理性緘默。伊森鮑爾沉匿於自己的思想體而拒絕說話,怎麼才能撬開他的口,成為影片主要的矛盾衝突。伊森鮑爾的思想體系十分高深,但同時又是精神病症狀的一部分。

2010 年,中國大陸上映了第一部精神病電影《A 面B 面》。不久後,影星李連杰也推出自閉症題材電影《海洋天堂》。這都是很好的嘗試,不過對精神病細節的把握上還不如這些美國電影準確。李連杰甚至在採訪中搞錯了自閉症的定義,把宅男宅女誤當成自閉症。其實,自閉症是一種遺傳病,嬰幼兒時期便能確診。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在心理學中,心理變態既非精神病,也不算正常人,其中尤其以反社會型人格最具危害性。《沉默的羔羊》專門描寫連續殺人狂,這就是反社會人格的典型。

《沉默的羔羊》一共拍了三部正傳,還有前傳。貫穿始終的反角漢尼拔智商極高,經驗豐富,兇狠而又不失義氣。最有趣的是,他不僅是兇殘的罪犯,也是專業犯罪心理學家。漢尼拔公開蔑視學院派的心理研究方法,如問卷、墨跡測驗、主題統覺測驗等。他在影片裡諷刺說,心理學不算什麼科學;郵寄來的心理學教材更不算心理學。這些臺詞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實戰派心理學家對學院派心理學的輕視,說明影片作者對心理學界現狀有深刻的瞭解。現實中,2000 年出現的最新統計研究表明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都不具有可信度。

《沉默的羔羊》還向觀眾展示了一種特殊的心理技術——「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中國譯為犯罪心理畫像)。在專業著作《罪犯側寫》中,心理學家布倫特特維(Brent Turvey)特別提到這部電影的價值,它讓罪犯側寫這一行業深入人心。

什麼是罪犯側寫呢?對實施犯罪,但尚未抓捕到的嫌疑人進行個性特徵推斷,這個過程就叫「罪犯側寫」。它產生的時間並不長,當然也沒有電影裡講得那麼神奇,但它確實已經運用在司法偵查中。

《火柴人》(Matchstick Men, 2003)
在這部電影裡,影帝尼可拉斯‧ 凱吉出演了有強迫症的職業騙子羅伊。他每次開門必定要開關三次,平時不停地眨左眼,要擦許多遍手才放心。只要在地毯上發現一片碎屑,就把整間屋子清掃一遍,甚至可以為此讓搭擋在電話那邊等幾個小時。這都是「強迫症」患者的典型症狀。

實際上,羅伊長期行騙導致精神緊張,是強迫症的根源。影片最後,羅伊放棄騙子生涯,強迫症也不藥而癒。

《記憶拼圖》(Memento, 2000)
不少電影喜歡「失憶」這個題材,但都在描寫「逆向性遺忘」,也就是當事人遺忘掉傷害發生前的經歷,天長日久便成了俗套。《記憶拼圖》則描寫「順行性遺忘」,當事人無法記得傷害發生後的事情,這讓該片成為失憶題材的經典。

主人翁李奧納多是保險公司調查員,負責調查保險受益人是否有欺詐行為。在一次調查中被人用鐵棍猛擊頭部,從此患上順行性遺忘,只能記得幾分鐘之內的事情,生活變成一連串碎片。為保持記憶,他不得不把重要事情記錄在紙片上,放在顯眼的位置上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一些資料甚至要紋在自己身上。他還買了一台即時成相相機。遇到非常重要的人、物和地點,他就用相機拍下來,在照片上記錄要點來提醒自己。而兇手則利用他無法記住他人面孔的缺陷,試圖再次向他行兇。

為突出「順行性遺忘」這種心理疾病的特點,編導諾蘭採用了奇特的敘述方式:把影片分成幾分鐘一小段,以顯示李奧納多只能保持幾分鐘記憶。每段開始,李奧納多都仿佛剛從夢中醒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要做什麼,或者面對的人是誰。

順行性遺忘的機制,是病人無法將短期記憶中的內容編碼到長期記憶裡去,導致病人永遠「活在當前」。這可以用電腦來作比喻,短期記憶仿佛是記憶體,長期記憶仿佛是硬碟。順行性遺忘就是在記憶體中產生的運算結果無法保存到硬碟上,一關機就消失。……【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