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4年
- 537期-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網路與科普(9月號)
文章專區
2014-09-01搖滾吧!科學—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537 期
Author 作者
洪美慧。
「科技大觀園」變變變
過去多年來,科技部在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上一直不遺餘力,除了發行科普雜誌《科學發展》月刊外,也規劃及補助舉辦各類科普活動。而為了妥善保存這些產出成果,也讓社會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在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網站的建置,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及新媒體的興起,科學傳播素材不僅益發豐富,擴散的廣度和速度也與時俱進,為了讓「科技大觀園」豐富的內容更有效地傳達給民眾,科技部在2012年進行改版並導入Web 2.0概念。新版「科技大觀園」網站除了新增英文版、行動版,提供新知報、影音、文章、講座、訊息及資源等6大單元外,更新增搜尋引擎,加強全文檢索功能,且具有鮮明的風格、良好的動線、明確的標題、即時的資訊發布,以及與網友互動等特色。
「科技大觀園」
● 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網站建置,2008年1月正式上線,2012年10月改版上線。
● 為一科普數位整合平台,內含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 因應Web2.0概念興起,在Facebook、Google+等社群傳播平台建立粉絲專頁,更在YouTube開闢專屬頻道,播放科普影片,方便民眾隨時隨地汲取新知。
抓住粉絲的心
為了宣傳新版「科技大觀園」,科技部已在Facebook、Google+建立粉絲專頁,更在YouTube專屬頻道置放多媒體公司及學術界人士授權提供的科普影片,方便民眾隨時隨地以電腦或行動裝置親身體驗科技的聲光饗宴。
從過去一年多的社群傳播平台營運經驗中,我們發現,若要抓住粉絲的心,在貼文策略上要有所規劃,才能透過綿密的網絡達到知識傳播的目的,例如:發文的篇數不宜過多、標題必須生動活潑、議題最好扣合時事、導言字數不要超過3行……等,而對習於圖像思考的年輕族群而言,
一張有故事性或具趣味性的圖片,其感染力往往遠勝於文字,可運用以圖帶文的方式來吸引民眾閱讀的興趣。
在活動推廣方面,文案務必力求精簡、活動方式不能太過繁複,否則粉絲容易失去耐心,宣傳效果將大打折扣。......【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