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3.06.13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2021年永續報告書
作者 /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科學月刊)2021年永續報告書
ESG
永續
重大主題
環境
社會
管理
2023.06.01
疫情下的經濟變遷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42期
春末夏初之際,溫度逐漸上升,人們也漸漸脫下了口罩。看著恢復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城市樣貌,我們的生活似乎已回歸疫情前的日常,彷彿那場災難性的傳染病未曾出現。
COVID
口罩
防疫政策
後疫情時代
國際
社會
2022.12.13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疫情不只對於身體健康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從疫情本身造成的擔憂與焦慮,到各國採取許多疫情控制的措施,如關閉學校與商業活動、要求維持社交距離等都影...
COVID-19
心理健康
自殺風險
焦慮
憂鬱
傳染病
社會
2021.11.01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
623期
近期COVID-19 疫情爆發,我們周遭充斥著各種關於疫情、防疫、疫苗等消息。若要正確判讀消息的內容,大眾必須具備及培養「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則需有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此外,科普知識及科學傳播,將可作為...
COVID-19
科學素養
社會性科學議題
公民科學素養
科技
個人
社會
數位媒體素養
資訊應用
媒體
2018.05.01
從影像看社會—臺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鄭怡雯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81期
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鄭怡雯老師的辦公室牆上貼了當時剛上映的紀錄片海報,書桌旁的窗戶下擺了幾株小植物,貼上了木地板,和過去訪問理工科老師的辦公室相比,一樣是書桌、一樣擺滿了書,感覺有些微妙的不同。
影像
社會
荷蘭教育
自主學習
2016.12.01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挑戰─解讀白宮人工智慧白...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4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廣泛地指有能力自行做出合理決策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的人造系統,其可能有能力進行邏輯推理、計畫、知識學習、表達、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感知...
人工智慧
技術
道德
社會
2015.01.01
孤獨是一種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541期
走在街道上,與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擦肩;試圖想要找辦法擺脫孤獨,卻又讓自己更孤獨。根據調查發現,在這個重視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中,光是臺灣就有數百萬的人陷在「嚴重孤寂」的狀態之中。
疾病
大腦
神經反應
基因
遺傳
社會
心理
2014.06.01
一種網羅?
作者 / 劉珈倩/任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534期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資訊世代,網際網路已然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發明及推手,無論是社群互動、查找資料、接收及時新聞資訊、玩線上遊戲,甚至僅單純為了消磨時間,網路都能切合每個人的需求而發...
資訊世代
網際網路
網路成癮
生理
心理
社會
精神疾病
DSM-V
認知行為治療
輔導
醫療
2013.05.01
課程綱要是社會議題
作者 / 單維彰/任教中央大學數學系。
521期
去年10月,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為104年的十二年國教政策執行了「課綱微調」計畫,責令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和數學科,以99課綱為基礎,就「課程內容過量、過於艱深、課程安排的邏輯順序、橫向整合、縱向連貫...
課程綱要
教育
社會
數學課綱
社會議題
程序正義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