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
文章專區
2014-06-01一種網羅?
534 期
Author 作者
劉珈倩/任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資訊世代,網際網路已然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發明及推手,無論是社群互動、查找資料、接收及時新聞資訊、玩線上遊戲,甚至僅單純為了消磨時間,網路都能切合每個人的需求而發揮相應功能,像一種鋪天蓋地的美好網羅,令人留連忘返難以自拔。在我們開始進入網路成癮主題之前,何不先問問自己是否有下列幾種困擾:
● 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雖曾試圖減少上網時數,但真的很難
● 因為上網的問題,總是和嘗試勸阻的周遭親友發生不快
● 常因上網而耽擱了一些更重要的事務,不由自主地感到愧疚
● 醒來第一件想到要做的事通常就是上網,不上網就渾身不對勁
如果你或是你身邊的某個人具有上述的每一項困擾,那麼你或他可能已經是網路成癮的廣大受害者之一了!究竟人們為什麼會對網路產生過度依賴?又該如何脫離或及早預防這種特殊的成癮現象呢?
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生理因素:網路遊戲比傳統電動遊戲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們會刺激一種與腦部獎勵迴路有關的化學物質:多巴胺的分泌。吃到美食或得到酬賞時,腦部亦會有類似的反應;已知的物質成癮也和這個系統有關,故不難理解大腦的體質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每個人獎勵迴路與生俱來的差異,可解釋何以有些人較容易沉迷於各類物質刺激,如菸、酒、其他禁藥、賭博等。
心理因素:由於網路強勢地成為各類大小團體中重要的連繫平台,學齡階段的兒童彼此在網路遊戲上互動時間可能遠比在學校中交談多上數倍;青少年倚賴社群網路來自我揭露,並以他人回應數來衡量自己是否被認同;經濟獨立的成年人往往藉共同目標或興趣在網路上找到互動熱絡的團體,如「車友會」或「育嬰心得交流網」等。在各種交流平台裡,自尊發展不夠健全或自我感較薄弱者,便可能衍生出一些執拗的想法,例如「一定要一直玩到破紀錄讓大家佩服」、「如果沒什麼人對自己的留言按讚就會心情不好」。可知網路成癮的心理因素多半源自於太過重視外求而來的認同感及肯定感;與其說是對網路依賴,不如說是依賴藉由網路尋求他人正向回應。此外,過度成癮也有可能是某些受情緒疾患所苦的病人錯誤的自我療癒方式,對他們來說,網路成為了暫時使自己忘卻煩惱的代用品,其原理近似於「借酒澆愁」。
社會因素:試想,當父母都沉迷在網路中時,他們的孩子一定不容易意識到長時間上網是不適當的,因此,當街上、捷運上、工作場合,甚至會議中舉目皆埋頭上網,網路依賴在社會大眾眼裡逐漸變得那麼自然且順理成章,這就是為什麼小至家庭大至文化氛圍,如果沒有正確的網路使用認知及預防網路成癮的觀念,便容易間接助長過度的網路使用。
網路成癮是精神疾病嗎?
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13年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中,雖然並未將「網路成癮」定為精神疾病,但已將其歸類為「有待更多研究的議題」(conditions for further study)。畢竟「使用網路」不似藥物或物質一般有直接的生理影響,故除了會直接對身體產生影響的物質外,試圖把對某些「物品或工具」的過度喜好或過度使用列為精神科疾病診斷,勢必會引發許多的爭議;然而,網路成癮診斷的成立,也有可能讓社會大眾更關注這個議題,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及治療,讓民眾能直接就醫獲得協助。無論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否,網路成癮的現象已經對許多人造成重大影響,這些狀況是需要精神醫療的專業評估及處置的。
網路成癮需要藥物治療嗎?
如前文所提到,網路成癮的受害者往往需要精神醫療專業的評估及處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患者的網路成癮的行為可能只是反應本身其他疾患的症狀之一,例如焦慮症、憂鬱症、適應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這類患者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改善情緒症狀後,較能根本性的解決他們利用網路自我療癒的不良習慣。雖然其他大部分成癮者可藉由非藥物的治療法(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獲得幫助,但假如成效不彰,仍需考慮個別化的藥物治療。專科醫師通常在全面評估其症狀後選擇適合藥物,並持續配合行為治療,以達更理想的效果。
網路成癮到底該怎麼防治?
長輩應自孩子年幼時即建立其正確的態度和習慣,並且須以身作則,營造適度使用網路的環境。面臨網路成癮問題時,最好的處理方式並非一鼓作氣的一次性戒除,因為網路仍是生活所必需——如同食物,並不能以禁食來治療暴食症——而是適度節制,聰明選擇。因此,第一步就是設定明確的界線與期待,訂定每週及每日上網的容許時間;最好是具體的鐘點,例如晚上八點至九點半,並盡量在這之前完成份內工作,如此上網等同是努力一天的酬賞,能盡興使用不會有愧疚感。擔心意志力不夠的人可以先將電腦滑鼠或鍵盤(手機、平板電腦等也適用)放置在較不易取得的地方,這有助於削弱一衝動就打開電腦的念頭。假如還是很難克制,可寫下一兩件因遵照時間分配計畫而獲得成就感的經驗放在書桌前顯眼處;當然,相反的也可以寫下因沒有實行時間分配而遭受的慘痛經驗來警惕自己。之後可以更進一步思考自己對網路的依賴和期待關鍵為何(關注、讚賞、能力的證明),是否有其他更適合的管道能幫助自己滿足這些需求。最後,當發現對網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並伴隨越來越多成癮症狀時,可能暗示失能的程度漸漸加重,必須尋求專業輔導及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