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18.05.01
淺談核能電廠對海洋的影響
作者 / 楊起/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437期
近年來,臺灣供電吃緊,在需電量連年增加的情況下,常造成電網的不穩定。去(2017)年8 月15 日,適逢夏季用電高峰加上颱風吹壞輸送電塔和人為操作失誤,造成了815 大停電。因為這次事件,人們想起迄今已完工的2 部核四...
核能
海洋
溫排水
餘氯
放射物
2017.12.01
隱藏的詭異漩渦——海洋的渦流與沖刷
作者 / 黃煌煇 / 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行政院飛安會主任委...
576期
地球上,只要有流體流動的區間,都 很容易偵測到渦流(vortex)的運動 現象,例如冬天強烈的寒流吹襲下,一般人時常可看到大樓建築附近,有許多紙屑垃圾或樹葉旋轉漂浮飛揚,這就是渦流;平常大家登山活動,到瀑布附近水...
海洋
漩渦
渦流
2017.08.01
尋找其他的海洋世界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72期
如果用一個字代表地球,那絕對非「水」莫屬,無論地表、大氣、甚至地下土壤,到處都是水;而水是滋養生命的要素之一,有生命的地方就需水,地球生命誕生於海洋。
海洋
水
太陽系
2017.06.01
南海內波對海洋生地化的影響
作者 / 洪慶章/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專長為颱風對海...
570期
南海(South China Sea)位於臺灣西南海域,介於歐亞大陸及太平洋之間,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為一個表層缺營養鹽的海域。它的地理位置介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主要受到東亞季風所影響。
南海內
內波
海洋
2017.05.01
SOS!制定海洋廢棄物減量法更待何時?
作者 / 黃向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
425期
環保署宣布於4月22日舉辦全臺淨灘,回想國際海洋保育基金會於1986年發起淨灘,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於2005年開始執行海洋廢棄物計畫,臺灣諸多環保團體於2010年成立臺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海巡署自2016年投入淨灘。比起...
淨灘
海洋
廢棄物
2017.03.01
海草降低海洋中有害細菌數量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海草草甸(seagrass meadows)是地球最廣泛的沿海生態系統,目前已知水中植物對於去除水中病原體與改善水質是相當重要的,但並沒有相關研究評估它們除去水中植物微生物、廢物的能力。
海草
細菌
海洋
2017.01.01
海洋探測新利器n開拓臺灣海洋新資訊
作者 / 編輯部
421期
海洋探測,國內的探勘儀器與設備皆由國外進口或是透過國際合作引進,因而無法掌握關鍵技術,也導致後續的維修與性能提升受到重重限制。因此,國立中山大學海科院研究團隊以此想法為出發,認為國內應進一步建構深海探測之...
海洋
深海拖曳式載台
深海觀測
2016.11.01
土星衛星又發現一片地底海洋
作者 / 編輯部
563期
研究人員分析卡西尼號在土星搜集到的資料,模擬其重力數據,推論土衛四狄俄涅(Dione)擁有地底海洋,海洋可能位於土衛四冰殼下100公里處。
土星
海洋
地表斷層
2016.10.01
大型海洋生物滅絕危機
作者 / 編輯部
562期
在現今的海洋生態圈中,顛覆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模式,大體型生物相較於小體型生物可能更快滅絕。有別於歷史上所發生的滅絕事件都是較小體型生物先絕種或與體積無關的發展,這次的瀕臨絕種危機可能因人類的過度捕撈漁獲所致...
海洋
生態系統
食物鏈
2016.08.01
海洋食安 —— 如何當個海鮮食材鑑定師
作者 / 關寶龍/李杰龍/曾庸哲。
560期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生物若要生存必須進食。植物透過吸收水分、動物靠捕獵與菌類藉由分解來進食。
海洋
食安
生物放大作用
食物鏈
海洋污染
海產
2016.02.01
水處理與水再生
作者 / 謝明凱。林尉濤。
554期
地球表面有70%是海洋,巧合的是,人類體內也有百分之70%是水。以地球的尺度來看水的循環,地球接受太陽的能量後,能量推動著水分子從海面或地表蒸發散,在大氣中凝結後降雨至地表,或是匯集成河流向大海、或是滲入土壤、...
地球
海洋
生命
水循環
自淨作用
微生物
2016.01.01
躍過中央山脈的櫻花鉤吻鮭
作者 / 方力行/正修科大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榮譽教授。陳義雄...
553期
臺灣最有名的淡水魚就是櫻花鉤吻鮭,自從1917年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和他的助理青木糾雄發現而將之命名,公諸於世以後,這條千萬年來深居在臺中大甲溪上游,被原住民捕食幾百年也沒有絕滅的魚,從此名揚四海,變成臺灣魚類學...
櫻花鉤吻鮭
亞熱帶
保育物種
淡水魚
海洋
生態
地方魚類誌
2015.10.01
融解中的格陵蘭
作者 / 編輯部
550期
廣袤的格陵蘭冰原大地上,散布著藍綠色的河流與湖泊。
格陵蘭
冰河
海洋
海平面上升
2015.10.01
海鳥與塑膠的戰爭
作者 / 編輯部
550期
在海洋上,有許多正在漂流的塑膠垃圾,特別是在被稱為「垃圾帶」(garbage patch)的五大渦漩。在這些地帶,平均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超過60萬片的垃圾。
海洋
垃圾帶
塑膠
海鳥
胃部
2015.07.01
北太平洋在全球溫鹽環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 / 羅立/古海洋、古氣候學研究者,努力嘗試了解地球的氣...
547期
北太平洋溫鹽環流實在處處藏有玄機,但相關研究卻非常少,到底怎麼回事?
溫鹽環流
海洋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黑潮
親潮
季節性海冰
2015.06.01
全球暖化抑制颱風形成?
作者 / 編輯部
546期
過去認為,全球暖化有可能會使熱帶氣旋(颱風、颶風等)的威力增加。
全球暖化
熱帶氣旋
耦合環流模式
海洋
大氣
2015.06.01
藍色世界中的微小住民
作者 / 蔡安益/現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546期
在海洋環境中,生活著一群肉眼難以發現的微小生物。牠們包含超微型浮游生物(如細菌),微型浮游生物(如原生動物中的微細鞭毛蟲),小型浮游生物(單細胞的矽藻或纖毛蟲)及中大型的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與陸地...
海洋
微生物
異營性
細菌
營養鹽
生態系統
2015.06.01
逐漸酸化的海洋
作者 / 周文臣/任教於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長期從...
546期
海洋默默地吸收了大量人為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但她卻也為此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她生病了,病名叫做海洋酸化。這將對海洋生態與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海洋
海洋酸化
二氧化碳
碳循環
工業革命
全球暖化
2015.02.01
蝦子變難吃 海洋酸化惹的禍?
作者 / 編輯部
542期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高,不僅會對氣候造成影響,還會使得海水酸化。
二氧化碳
蝦子
氣候
海洋
生態
海洋生物
2015.01.01
明星研究船-海研一號
作者 / 詹森/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541期
海研一號是臺灣第一艘專為海洋研究而興建的研究船,30年來不斷默默地、忙碌的刻劃著臺灣海洋研究向前邁進的痕跡。
海研一號
海洋
海洋探測
科技
2014.12.01
破高溫紀錄的海洋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014年針對北太平洋的海洋溫度提出警告,這片海域的溫度已經上升到史上的最高紀錄,導致颱風路徑改變、信風減弱,並使夏威夷海域的珊瑚礁大量死亡。
海洋
溫度
太平洋
信風
2014.08.01
臺灣北方三島附近海域的冷水渦
作者 / 楊穎堅/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536期
近年來,政府有意將臺灣的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與花瓶嶼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保護該海域特有火山地質地形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
北方三島
大陸棚
黑潮
宜蘭海脊
海洋
2014.07.01
臺灣首將海洋魚類列保育類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國內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農委會林務局預告,將分布於墾丁、綠島及蘭嶼海域,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為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海洋
魚類
保育類動物
曲紋唇魚
隆頭鸚哥魚
珊瑚礁魚類
2014.06.01
海大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海洋大學與農業局合作,在離海僅45分鐘的車程的復育園區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未來將發展成種苗繁殖、藻類養殖、海洋生物保育及教育等項目的研究站。
海洋
海洋生物保育
教育
2013.12.01
南海的巨大振幅內孤立波
作者 / 楊穎堅/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528期
一提到波浪,人們就會想到海面的波浪起伏,因這種波浪是發生在液體表面,故又稱為表面波(surface wave)。我們所看到的海面波浪是發生在空氣與水的界面間,而空氣與海水是兩種密度不一樣的流體。
波浪
表面波
內波
孤立波
內潮運動
內孤立波
波動
海洋
輻散效應
2013.09.01
海洋暖化 生態改變加速
作者 / 編輯部
525期
海洋暖化不只改變海洋生物的孵化、繁殖和遷徙時間,棲息地分布也以每年7 公里的速度向極地移動,改變速度和幅度遠遠超過陸地物種。
海洋
海洋暖化
海洋生物
陸地物種
物種
浮游植物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