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5-01-01明星研究船-海研一號
541 期
Author 作者
詹森/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海研一號是臺灣第一艘專為海洋研究而興建的研究船,30年來不斷默默地、忙碌的刻劃著臺灣海洋研究向前邁進的痕跡。
初夏的午後,嘈雜的會議室內坐滿了人,一名中年男子皺著眉頭發言道:「我們整合計畫十幾個主持人,申請30天已經很精簡了,現在被砍成20天,很多工作都排不進去了,掌門人能不能協調加5天回去?」語畢四周響起喃喃附和的聲音。被稱為掌門人的學門召集人尚未回應,另一名主持人卻起身說道:「話說回來,」他清了清喉嚨,「20天其實已經不少了。你們整合計畫就不能整合的更好一點兒,然後讓出一些天數給其他人嗎?」話中還以手勢強調整合二字。眼看臺下的發言有升溫的趨勢,臺上的召集人揮舞雙手安撫大家道:「好好好,待會兒各計畫的申請安排檢視一遍後,我們再斟酌好不好......」
類似的場景其實每年六月都會在臺北科技大樓內的會議室上演一次,來開會的人是科技部(原國科會)海洋學門申請用研究船的各計畫主持人,而會議中大家斤斤計較的就是海研一號下年度的探測船期。海研一號是臺灣第一艘專門為海洋探測及教學所建造的研究船,它每年的船期安排,就如同廣告明星的工作檔期總是有多家廠商競標,也是要經過多方協調才能產生。不過不同於明星人氣莫名地快速起落,轉眼間海研一號已經默默地伴隨海洋研究學者們,度過30年的歲月。
傳承
海洋探測在現今科技下,仍然相當程度地倚賴研究船提供的資料。一艘研究船就如同一個可以在海上移動的研究基地,專門為了執行科學計畫而航行於海上。臺灣四面環海,既鄰接太平洋也靠著亞洲邊緣海,附近海底地形與流場相當複雜,無論在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和地球物理等各方面,都有非常豐富的現象值得探索。除此之外,在漁業調查、能源探勘和知識教育等方面,臺灣也亟需提升競爭力。有鑑於此,我國於1960年代開始利用研究船進行海洋探測,1965年9月起,由掃雷艦改裝的「陽明艦」,對臺灣東邊的黑潮進行連續4年的水文調查。隨後於1969年底,海軍接收了美國海軍的艦隊拖船USS Geronimo號,裝修完成後命名為「九連艦」,用於海洋研究及測量,1970年曾進行南海探測並遠行至曼谷。1971年九連艦進入臺船基隆廠進行裝修,不但擴建了研究室還添加許多新型儀器設備。同年,海軍移交九連艦給國科會供學界使用,國科會則指定由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負責運作及管理,於是「九連艦」改名為「九連號」,船身也由灰變白,從此我國進入了將研究船納入學校體系,協助海洋調查與教學的時代。
隨著九連號船齡增長,船上的設備逐漸老舊,政府於是在1983年撥款委託位在挪威西岸卑爾根(Bergen)的米蘭造船廠,建造新研究船,並命名為「海研一號」,以接續九連號的工作,其運作仍由臺大海洋所統籌管理。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