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2.05.15
異常的星狀膠細胞 可能導致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行為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5期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育障礙,特徵為社交溝通受損、限制性的重複行為、認知缺陷。由於人們對大腦早期發育時所參與疾病進程的細胞類型缺乏了解,使得目前治療ASD的方法仍然非常有限。
自閉症類群障礙
大腦早期發育
神經元
星狀膠細胞
重複行為
記憶缺陷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神經發育
精神疾病
2022.02.01
「憂鬱:讓我們聊聊」什麼是憂鬱症?
作者 / 陳淑惠/美國艾默雷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目前任教於臺...
626期
• 憂鬱症∕重鬱症不同於心情低落的「反應性」情緒,而是屬於一種「情緒性」與「思考性」的心理 ∕ 精神疾病。憂鬱症的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段時日,且難以自行好轉。
憂鬱症
重鬱症
情緒
思考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健康公共議題
DSM-5
低落性情感疾患
輕鬱症
2020.09.15
發現思覺失調症的生物標記 可望研發有效的治療新藥
作者 / 撰文|黃名琪。
465期
於臺北醫學院(現臺北醫學大學)取得醫學士學位,並於國防醫學院與中央研究院合辦生命科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藍先元在臺北市立療養院(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完成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神經...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甘胺酸
阿茲海默症
生物標記
苯甲酸鈉
G72(DAOA)蛋白質
2020.09.10
臺灣神經科學家攜手成立聯盟 推動腦庫及精神神經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神經科學聯盟將於9月11∼13日在中研院舉辦「第一屆臺灣神經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期許透過此活動帶動跨領域研究風氣。
神經科學
臺灣腦庫
精神疾病
神經退化疾病
腦科技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
基因
精神疾病
犯罪心理學
認知神經科學
創傷後壓力症
前額葉
教化可能性
2019.10.16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4期
在所謂的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或心理疾病中,患者會在行為、心理及活動等方面表現出紊亂的精神症狀,病因包括外在因素(如家庭、社會環境等)及內在因素(如生理、遺傳、神經生化等)。而神經退化性疾病則屬「沉默的流行病...
基因編輯
精神疾病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9.10.01
飼養毛小孩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你有養毛小孩嗎?過去人們都知道,飼養寵物或多或少能帶給飼主某些健康方面的優勢,尤其以心理層面居多。舉例來說,飼養寵物能夠減輕孤獨感,對於治療精神疾病可能有助益。
毛小孩
心血管
健康
精神疾病
2016.05.01
精神疾病的強制治療是「保障」或「危害」病患人權的工...
作者 /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蘇冠賓...
557期
臺北內湖於2016年3月28日發生了駭人聽聞的4歲女童命案,依照媒體報導,嫌犯有安非他命的毒品前科,而警方公布兇嫌筆記本內充滿各種怪異的語句,也讓警方據此懷疑兇嫌有嚴重的精神病。
精神疾病
汙名化
犯罪行為
大腦科學
精神醫療
病患權益
治療性司法
新聞媒體
2014.12.01
令人心煩的弓漿蟲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我們都知道孕婦千萬不能接觸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寄生蟲,宿主是貓,其造成的傳染病對胎兒和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是致命的傷害),而健康的人若被感染則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事情可能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
弓漿蟲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2014.09.01
百種基因突變與精神疾病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百種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這些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增加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已於今年五月更名)和躁鬱症風險,此研究結果對於治療相關精神疾病帶來了新方向。
精神疾病
基因
思覺失調症
多巴胺
藥物
2014.08.01
腦神經解密「注意!」與「別衝動!」— 中央大學認知...
作者 / 廖英凱/泛科學專欄作者。
536期
阮教授所研究的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相當新興的領域,他說,「這是一個研究行為與神經機制最好的時代!」
腦神經
認知神經科學
精神疾病
學習障礙
視覺注意力
2014.06.01
一種網羅?
作者 / 劉珈倩/任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534期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資訊世代,網際網路已然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發明及推手,無論是社群互動、查找資料、接收及時新聞資訊、玩線上遊戲,甚至僅單純為了消磨時間,網路都能切合每個人的需求而發...
資訊世代
網際網路
網路成癮
生理
心理
社會
精神疾病
DSM-V
認知行為治療
輔導
醫療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