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2-01「憂鬱:讓我們聊聊」什麼是憂鬱症? 626 期

Author 作者 陳淑惠/美國艾默雷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目前任教於臺大心理系。好奇「人的困頓」,關心「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投入心理議題的學習、研究、教育。

Take Home Message
• 憂鬱症 ∕ 重鬱症不同於心情低落的「反應性」情緒,而是屬於一種「情緒性」與「思考性」的心理 ∕ 精神疾病。憂鬱症的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段時日,且難以自行好轉。
• 根據現行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憂鬱症 ∕ 重鬱症的診斷需由精神科醫師或相關的心理健康人員透過臨床晤談來判定,必須包括悲傷沮喪的情緒、失樂感、無價值感、悲觀的念頭、失去活力等至少5 項症狀,且症狀持續至少2 週以上。
• 雖然憂鬱症的盛行率因地域、年代、國家、年齡、性別、文化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別,但全球盛行率逐年提高,罹病年齡層也逐年下降,是全球性的健康公共議題。
• 罹患憂鬱症的成因很多,包含生物性、心理性、社會性等因素。雖然憂鬱症難以自動痊癒,但還是能夠透過藥物、心理,以及環境調整等治療方式,進而預防,甚至令患者痊癒。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17年4月7日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公告了當年的防治宣導主題是「憂鬱:讓我們聊聊」(Depression: let’s talk)。這個年度議題揭示了幾個重要的意義:首先,憂鬱,或精準地說,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s)/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為全球性疾病負荷評比中的三大非傳染性危險疾病之一,也是最教人傷神的疾病,是必須積極關照的全球性重大健康問題。長期累積的研究資訊已警示,憂鬱症是一種情感性與認知性的精神疾病,盛行率逐年提高,且罹病人口不分國家、貴賤、年齡、與性別;第二,憂鬱症就像禁錮靈魂的「藍色病毒」,普遍且容易復發,不僅需要治療,還需要預防;第三,治療是必要的介入,而且是以多元方式的整合治療介入,包括藥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同步進行,療癒與防止再發的效益最高;第四,倡議可以「讓我們談談」(let’s talk),突顯其中的心理與社會面向的重要性,現存的心理病理研究證據,已可提出不少有效的心理療法。

所以,讓我們先從認識憂鬱症開始吧。

憂鬱症,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精神疾病

「爸爸的工廠關門,回家喝悶酒。只要媽媽一勸,兩人就吵架。……我的心情也變得很差,只敢躲在房裡不出聲……。其實,我們以前還會一起打電玩……。」
「小陸一直不接電話……,我們只是冷戰……,但,他是不是喜歡上別人了?室友說好像有看到他和別人去看電影……,我越想就越難過,越難過就越常打電話找他……。」
「哥哥真的很會唸書……,我真的唸不來,不可能像他一樣第一志願上醫科。我一翻書就想睡……,我真的很笨……。」


上述例子都呈現出心情低落的樣貌,但他們是憂鬱症患者嗎?其實,憂愁或難過是人們都有機會體驗到的心情,就像快樂的心情,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通常是因應經驗而生的「反應性」情緒,而非長期存在的情緒狀態。憂愁心情多半是目標未能達成時的不滿、沮喪、失望等,有時也會影響個體的生活起居與飲食睡眠,不過其影響往往較為短暫、局部的。然而,憂鬱症雖也包含憂愁的心情,但它是一種「情緒性」與「思考性」的心理疾病,症狀會持續一段時日,且通常難以自行好轉。

(123RF)

根據現行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憂鬱症/重鬱症的診斷需要由精神科醫師或相關的心理健康人員,例如臨床心理師等透過臨床晤談來判定,必須吻合下列症狀中的至少5 項,包含關鍵的悲傷情緒或失去喜樂感,且症狀持續至少2 週以上:

1. 多數的日子終日感到憂鬱悲傷情緒。
2. 幾乎對極多數的活動失去興趣或喜樂感。
3. 入睡困難(insomnia)或嗜睡(hyper-somnia)。
4. 心理活動與動作變得遲緩或激動。
5. 食慾不振,體重減少;或食慾增加,體重上升
(體重變化5%以上)。
6. 失去活力,感到疲憊。
7. 感到無價值感或無緣無故的罪惡感。
8. 思考能力、專注力或決斷力減退。
9. 反覆想到死亡,有自殺意念或嘗試過自殺。

另有一種憂鬱疾患中的疾病,在症狀嚴重度上和憂鬱症類似,那就是「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 dysthymia),俗稱「輕鬱症」。低落性情感疾患的診斷準則和憂鬱症部分重疊,兩者的差別在於出現的症狀數和持續時間。低落性情感疾患的症狀必須包括為期2 年的長期憂鬱情緒,且在這2 年內心情憂鬱的日子比心情正常的日子多。……【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