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世界首例跨斷層地震光纖 開啟新一代臺灣地震觀測與災害研究
2022.02.15
世界首例跨斷層地震光纖 開啟新一代臺灣地震觀測與災...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2期
臺灣位於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帶,且橫跨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公分的速度朝西北碰撞歐亞板塊,使得臺灣的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地震環太平洋火山帶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921大地震米崙斷層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光纖地震觀測技術車籠埔斷層鑽井
地震報告怎麼慢了?揭開製作地震報告的神祕面紗
2022.01.04
地震報告怎麼慢了?揭開製作地震報告的神祕面紗
作者 / 陳達毅/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課長,致力於發展氣象...
625期
•地震定位不只能求得震源的位置(經度、緯度、深度),也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 • 定位的過程中,會先猜測震源的位置和發生的時間,再分別用兩種方法計算震波從震源傳遞到每一個地震站的時間。 • 「理論震波走時...
地震地震定位自動化地震定位系統P波S波震源震波地震規模
國震中心開發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 盼能強化城市防震救災能量
2021.12.14
國震中心開發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 盼能強化城市防震...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根據聯合國2016年統計報告指出,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的建築物密集度高,受到地震災害的衝擊也相對較為顯著。
天然災害地震智慧城市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地理資訊系統虛擬城市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物聯網
都市旁的火山如果噴發了,我們會經歷哪些災變?
2021.07.01
都市旁的火山如果噴發了,我們會經歷哪些災變?
作者 / 林正洪/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大屯火...
619期
坐落於活火山旁的城市稱為「火山城市」。若火山不幸噴發了,過程中會帶來各種災害,包含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等,這些都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空氣汙染、岩漿破壞,甚至生態浩劫。而臺北的都會區緊...
地球科學地震火山火山噴發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火山城市大屯火山大屯火山觀測站
地震預測的成功與不成,行動與不動
2021.03.30
地震預測的成功與不成,行動與不動
作者 / 陳卉瑄/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616期
地震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嚴重的影響,相較於其他種類的天然災害,地震發生時間僅數十至數百秒,是最難以應變和預測的。不過,1975 年發生在中國的海城地震就被預測成功了!這多虧了大地震前的地殼變形、地下水位與氣體劇變...
地震海城地震地震預報
山崩會引起地震嗎?
2020.08.01
山崩會引起地震嗎?
作者 / 編輯部
608期
地震會造成山崩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山崩會造成地震嗎?
地震山崩莫拉克颱風氣候變遷
提升地震災害防治與準確度─ 2020年臺灣震度分級新上路
2020.03.01
提升地震災害防治與準確度─ 2020年臺灣震度分級新上...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 師範大學的科系...
603期
地震震度因各地民情、建築條件與地理環境的不同而需量身打造。從過往的地震發現,臺灣過去使用的震度標準未能精準對應實際狀況,因而有修整與更新的必要。因此,中央氣象局於今(2020)年頒布全新的震度標準,將高震度分...
地震災害防治臺灣震度分級
地牛翻身也不怕─ 大橋抗震新標竿
2019.12.01
地牛翻身也不怕─ 大橋抗震新標竿
作者 / 周中哲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國家...
600期
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是結合橋梁工程的重大建設,為了因應美國西岸各斷層所造成的地震,橋梁的結構設計必須符合各種的耐震需求,此橋梁甚至也翻新過往的各種地震工程規範。
橋梁工程設計地震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海沃斷層聖安地列斯斷層
動物的地震第六感
2019.09.01
動物的地震第六感
作者 / 郭家銘、謝育哲/愛清潔、有禮貌,本刊編輯。
597期
地震,只消幾秒的時間,就能不遠千里地穿越幾個國家或大陸,甚至衍生出海嘯等周邊災害。人類不斷在防災科技上做出改良,以探測地震來臨前的蛛絲馬跡,然而,有些動物似乎就內建這樣的能力,其所表現出來的怪異行為,也常...
動物動物行為地震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2019.09.01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
597期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
地震地質科學地震科學集集地震斷層防災意識地震工程
為什麼會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2019.09.01
為什麼會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作者 / 郭俊翔/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597期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所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
地震地震波建築結構場址效應盆地盆地效應
近期臺灣西南部會有大地震嗎?從斷層錯動與潛移談起
2019.09.01
近期臺灣西南部會有大地震嗎?從斷層錯動與潛移談起
作者 / 景國恩/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597期
從小,生活在西南部的人們時常會聽長輩說道:「西南部快要發生大地震了!」但是到目前為止,西南部只發生了2010年甲仙地震與2016年美濃地震。究竟地震是如何發生的?為何大家會一直認為西南部將會發生大地震?那西南部是...
地震統計斷層泥岩層土壤液化斷層潛移
地震之後,會發生海嘯嗎?潛藏臺灣東部海域下的海纜觀測系統
2019.09.01
地震之後,會發生海嘯嗎?潛藏臺灣東部海域下的海纜觀...
作者 / 林祖慰/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597期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波浪向前推進,進而將淹沒沿海地帶。因著海底及海岸地形的不同,所引發的海嘯也有所不同,所以,檢視地形、地理位置與海底...
地震海嘯火環帶海纜觀測系統防災
震識知多少?
2019.09.01
震識知多少?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地震來臨時,要如何避難逃生,提升自己的存活率?而在地震過後,各地震度是如何分布?與地震規模又有何不同?
地震地震波地震規模地震強度
與地牛翻身的對抗賽
2019.04.01
與地牛翻身的對抗賽
作者 / 洪崇展/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胡福堯2017年於成...
592期
大地震往往會造成嚴重的災害,而災害可區分為直接性與間接性。直接災害包含山崩、地陷、岩層液化、海嘯與地面斷裂;間接性災害則因地震,造成管線破裂、火災與水庫壩體遭受破壞而引發的洪災等,在強烈地表振動下,使建築...
地震阻尼周期建築結構物
我回來了∼我又走了∼ 神出鬼沒的 海底山崩型海嘯大解密
2019.03.01
我回來了∼我又走了∼ 神出鬼沒的 海底山崩型海嘯大解...
作者 / 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 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郭家...
591期
2004 年,印尼曾發生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南亞海嘯(Indian Ocean tsunami),當時地震的震矩規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達 9.1,印度洋旁的爪哇海溝(Sunda Trench)受地震影響破裂1200 多公里,其所引發的海嘯規模之大...
海嘯地震海底山崩火山海嘯預警系統
容易遺忘的教訓:臺灣地震防災對策何去何從
2018.08.01
容易遺忘的教訓:臺灣地震防災對策何去何從
作者 / 馬士元/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臺灣防...
440期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市區在94次有感地震後,發生規模6.2的淺層強震,花蓮市區在震度7級的搖晃下,造成嚴重災情。這是繼2年前臺南震災後,臺灣最嚴重的地震災害,也再度喚起民眾對於地震防災的關切。
地震防災對策
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人們預防震災的作為,應受地震頻率影響嗎?
2018.01.01
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人們預防震災的作為,應受地震頻...
作者 / 潘昌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師大心測中心研究...
577期
在地球自轉的變化裡,這則報導中所謂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改變十分微小,一年僅累積數毫秒(1毫秒=0.001 秒)的變化,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累積,或許這些微小變化會讓板塊運動的速率產生些微增減。
地球自轉地震震災
見證阿蘇火山的噴發時刻
2017.05.01
見證阿蘇火山的噴發時刻
作者 / 黃有志/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熱學研究所火山研究中心非常...
569期
博班畢業後,2012 年 6 月步兵預官少尉排長退伍,緊接著到成立不到1 年的大屯火山觀測站工作,開始接觸火山監測與研究基礎知識。
阿蘇火山地震火山
在熱誠之中追尋人生理想-許雅儒專訪
2017.05.01
在熱誠之中追尋人生理想-許雅儒專訪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9期
地震是否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方向?
許雅儒地震學術地球科學野外觀測
如何評估地震危害與風險?
2016.10.01
如何評估地震危害與風險?
作者 / 詹忠翰。王郁如。李雅渟。馬國鳳。
562期
位處於板塊交界的臺灣,地震成了無可避免的宿命。但除了消極地恐慌地震可能造成的災難,藉由跨領域的合作,或可積極地將地震造成的損失以及衝擊最小化。
地震路徑效應地震波板塊
地震災害及成因
2016.10.01
地震災害及成因
作者 / 溫國樑。林哲民。郭俊翔。黃雋彥
562期
現實生活中,地震雖不是天天可以感受得到,卻是與每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大事,是時候該多瞭解些地震災害的成因。
地震 震源效應壓縮地震波剪力波集集地震
從美濃地震看盲斷層與雙主震
2016.04.01
從美濃地震看盲斷層與雙主震
作者 / 郭陳澔/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應用地...
556期
2016年2月6日所發生的美濃地震,確實衍生出許多我們平常所忽略的問題,在工程、防災與科學等層面上皆有,也需要讓我們在深切地思考後作出相對應的防護措施,以降低日後類似地震所造成的傷害。
美濃地震地震盲斷層反射震波測勘雙主震地震波
地表脈動的聽診器—GPS測量與水準測量
2016.02.01
地表脈動的聽診器—GPS測量與水準測量
作者 / 陳建良。梁勝雄。胡植慶。
554期
臺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聚合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7~8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受到板塊擠壓與這股推移力量所致,島上的每塊土地無時無刻都在位移與變形,要瞭解各地的變形狀況,...
地震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影像水準儀水準測量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
地牛為何翻身
2015.07.01
地牛為何翻身
作者 / 朱北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地工程博士,專長於...
547期
近年來,臺灣的有感地震頻繁。這隻被我們壓著的地牛真不安份,為何它會動個不停呢? 我們能否預測它何時會動呢?讓我們來瞧瞧這隻地牛到底有多麼大的神通吧!
地震地動儀候風地動儀震波
臺灣自製電離層探測儀可望預測地震
2015.03.01
臺灣自製電離層探測儀可望預測地震
作者 / 編輯部
543期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中心副教授趙吉光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合作製作「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將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明年在美國加州發射升空。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電離層地震赤道異常區
建立補震網 ─ 雲端學地震
2015.03.01
建立補震網 ─ 雲端學地震
作者 / 陳卉瑄/身為地震學家,我的研究主軸在偵測分析各種特...
543期
根據世界銀行於2005年發布的全球天然災害危機分析,六種主要天然災害分別為地震、火山、山崩土石流、洪災、旱災和颱風。
天然災害地震地震科學隱沒帶
寂靜的山頭是否即將復活?
2015.02.01
寂靜的山頭是否即將復活?
作者 / 王珮玲。胡植慶。
542期
即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對於大自然的劇變仍然無法完全掌控。如同大地震的難以捉摸,火山的復活雖然得到較好的徵兆,有時仍有意外出現。
火山地震隱沒作用環太平洋火山帶岩漿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生命三角—地震避難處選擇的爭議
2011.06.01
生命三角—地震避難處選擇的爭議
作者 / 劉坤松/任教高苑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防災研究中心...
498期
為有效減低生命財產損失,必須落實地震防災教育。日前關於生命三角的討論沸沸揚揚,但此法與傳統躲在桌子下的作法大相逕庭,吾人如何抉擇?
地震防震生命三角地震避難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