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4.07.15
臺大團隊發現大腦感知疼痛的神經機轉
作者 / 資料整理|羅億庭
511期
人為什麼會感覺到痛呢?我們所認知的「痛覺」其實會受到個人的認知、情緒狀態所影響。而在心理學上,「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一詞,就是指患者明明獲得的是無效治療,但因為他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感覺到症狀...
臺灣大學
痛覺
安慰劑效應
磁振造影
杏仁核
皮質
運算模型
神經科學
慢性疼痛
2023.10.15
以AI分析視網膜將有機會協助診斷心血管與腦部疾病?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2期
在當今的醫學領域中,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正迅速崛起,為醫療診斷和健康監測帶來新方法。最近,倫敦摩爾菲爾茲眼科醫院(Moorfields Eye Hospital)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名為RETFound的AI工具,...
AI分析
視網膜
心血管
腦部疾病
自監督學習
磁振造影
2020.09.15
失智症智力下降 可能與大腦年齡差有關
作者 / 撰文|曾文毅、黃聖言。
465期
曾文毅與研究團隊先前利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掃描健康受試者的大腦,並建立大腦年齡的預測模型。透過該模型,他們發現失智症風險因素(risk factor)與智力下降的程度,皆與大腦年齡差(brain ...
磁振造影
失智症
風險因素
神經科學
2020.09.10
眼見為憑:以影像技術觀察大腦神經連結
作者 / 撰文|朱士維。
465期
自從西班牙病理學家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 y Cajal)透過硝酸銀染色法與光學顯微技術描繪神經圖譜,確立個別神經細胞的存在以來,創新的觀察技術在神經科學的發展可說扮演關鍵角色。
神經細胞
神經科學
磁振造影
硝酸銀染色法
光學顯微技術
2020.01.01
鼓手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看過樂團表演的人都知道,鼓手在演出時,雙手及雙腳擊鼓時的節奏與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般人而言,雙手拍打的節奏相同或許沒有問題,但當左右手需各自打在不同的節奏,甚至加入雙腳打節拍時,可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鼓手
大腦
磁振造影
神經傳導
胼胝體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