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目錄
精選文章與其他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2021.02.04
科學月刊 109年5~12月捐款名錄
作者 /
捐款名錄
2021.02.01
大溪地的黑珍珠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614期
2019年7月6日清晨,和平號郵輪抵達大溪地——人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們停靠的帕皮提(Papeete),位於大溪地的西北部,是大溪地首府,也是最大城。
大溪地
黑珍珠
軟體動物門
黑蝶貝
圓蚌
珍珠
2021.02.0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演化論出版事件始末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醫學...
614期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小獵犬號的旅程中開始思考物種演化的過程,並在後續出版相關著作,奠定了他的演化論基礎。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另一名英國生物學家華萊士也提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理論。雖然有人認為華萊士才是演化論...
達爾文
演化學
華萊士
物種起源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
閃電
y射線
大氣
電磁波
2021.02.01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作者 / 演講人: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光害較少的區域抬頭仰望夜空,我們總能看到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平時星星們看似毫無變化,但這些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星體,可能不如我們所見的平靜。
天文學
伽瑪射線爆
宇宙
星系
紅位移
爆炸事件
黑洞
2021.02.01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作者 / 演講人:陳英同/中研院天文所支援科學家。記錄:謝育...
614期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頭頂上的天空抱有數不盡的想像與期待,因此仰望星空、記錄天體的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火星
太空望遠鏡
行星
天文學
太空科技
2021.02.01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作者 / 演講人:劉志安/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都市叢林中,想一覽夜間的星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於周遭環境充斥著許多光源,街邊的路燈、顯眼的廣告招牌,以及商辦大樓營造出的絢麗燈光等,這些人為的光害(light pollution)不只讓天文愛好者難以進行觀測,甚至...
光害
人造衛星
人口密度
生態
都市發展
2021.02.01
一起來開場屬於天文的電影派對!
作者 / 演講人:吳志剛/臺北市天文科學館研究組組長。記錄:...
614期
電影人人愛看,大螢幕所帶來的聲光效果,讓人沉浸於其中。但在電影播畢,影廳燈光亮起,大部分觀眾在步出戲院回到現實後,可能就馬上將方才的電影情節拋諸腦後;對難懂的劇情感到一頭霧水,直接放棄思考的更是大有人在。
電影
天文
科幻作品
都卜勒效應
文學
時空
2021.02.01
全臺口徑最大折射式望遠鏡在此 一起來清大天文台玩
作者 / 記錄:謝育哲/本刊主編。
614期
位於清華大學物理館的天文台,是目前全國最大口徑的折射式望遠鏡,口徑達25公分。究竟這座天文台的起源為何?又有什麼特色呢?
天文台
清大天文望遠鏡
折射式望遠鏡
反射式望遠鏡
2021.02.01
令人崇拜是有道理的!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
作者 / 上谷夫婦(うえたに夫婦)。
614期
《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
2021.01.07
準備好了嗎?基因怪獸即將攻佔你的生活!
作者 / 編輯部
由 電獺團隊 與 臺大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陳俊宏 跨界合作,一款結合了「細胞學、分子生物學與病毒學」的臺灣原創策略卡牌手遊《基因怪獸:細胞攻佔 - GenoMon: World War V inside the cell》,即將在 2021 年 1 月 7 日...
Genomon
基因怪獸
電獺
細胞分子生物學
募資
2021.01.01
在北極乘浪破冰
作者 / 陳妍榛、錢樺、郁瑞麟
613期
近年來北極海海冰的面積不斷減少,且減少速度持續增加,科學家試圖找出可能的原因,而「海浪」則可能是其中最關鍵的角色。海浪結合空氣造成的壓力除了會打碎海冰加速融化外,海冰本身也會使海浪的能量持續傳播,並造成更...
北極海
海冰
海浪
氣候暖化
2021.01.01
人類使用說明書
作者 / 卡蜜拉‧彭。
613期
我們都會感受恐懼,也需要恐懼;恐懼是物種生存的必要條件,沒有了恐懼,就不會生疑,不會謹慎,不會檢視自身的衝動而尋求平衡。反過來看,其言也真。假使我們的感受全都是恐懼,就會麻木,完全無法清楚思慮或做出決策。...
ADHD
ASD
恐懼
亞斯伯格症
波長
光波
折射
2020.12.31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
613期
mRNA疫苗是一種新型態的傳染病預防疫苗,有別於一般傳統疫苗的做法,mRNA疫苗會把一段人工設計好,且可轉譯出病毒蛋白質片段的mRNA載體,包裹於特殊設計的奈米載體中,再將其送入人體細胞內。奈米載體會在細胞中釋出該...
免疫系統
生物
mRNA
疫苗
COVID-19
mRNA疫苗
2020.12.31
原來這些都來自以色列! 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
作者 / 謝育哲/看完展覽好想去以色列玩,本刊主編。
613期
說到以色列,大家腦袋中浮現的是什麼呢?這個位於中東地區,由猶太人所建立的國家,地理位置距離臺灣十分遙遠,可能有很多人對以色列並沒有強烈的印象,但以色列其實是一個不論在歷史、人文、宗教、科學、科技、軍事及金...
以色列
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
展覽
滴灌技術
網路電話
立方衛星
隨身碟
USB
USB隨身碟
Israel in Taipei
2020.12.01
由COVID-19衍生出的防疫大網,成功降低五大傳染病的盛...
作者 / 傅詩宸/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生醫所博士,喜愛文學創作,...
612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累計病例數也在今(2020)年10月突破4000萬人。面對疾病,臺灣人民做了萬全的防疫工作,有趣的是諸如戴口罩、用肥皂勤洗手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措施,不僅防堵了疫情在臺灣蔓...
COVID-19
傳染病
免疫力
全民防疫
傳染途徑
疾病
2020.12.01
「看見」腦神經:下一個世代的神經網路地圖
作者 / 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歷專案與編...
612期
在解密了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安世,準備將腦科學的研究帶往全新的疆土──人腦。若想充分了解人類的大腦,除了顯微影像的技術發展之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從模式生物,往更複雜的物種延伸,才能...
腦科學
神經網絡
記憶
人類大腦
果蠅
生命科學
神經元
共軛焦顯微鏡
跨領域
2020.12.01
帶領神經科學走入臨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的建...
作者 / 羅億庭/希望能第一次做實驗就上手,本刊編輯。
612期
有關非人靈長類的實驗,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少人會去觸碰的領域,而想建立以獼猴為實驗動物的疾病模型,更需要克服操作實驗的人員稀少與維持遺傳背景穩定性的問題。若以複製動物的技術,複製出一隻經過基因編輯後具有疾病的...
神經科學
突觸可塑性
神經元
神經調控
獼猴
疫苗
腦疾病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數據
巨量資料
網際網路
摩爾定律
積體電路
2020.12.01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作者 / 雷納.曼羅迪諾
612期
在劍橋大學的檔案室裡,收藏著霍金的博士論文,題為:《膨脹宇宙的性質》(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上頭蓋有日期印戳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那時的他是二十四歲。論文的開章寫著:「本文探討了膨脹宇宙的一...
史蒂芬.霍金
膨脹宇宙
廣義相對論
穩態理論
宇宙
萬有引力
恆星
黑洞
奇異點
大霹靂
愛因斯坦方程式
2020.12.01
科學月刊2020年12月號(612期)目錄—2020諾貝爾獎特...
作者 /
612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11.01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
作者 / 謝育哲/還好我和女朋友身高差不多,不用放慢走路速度...
611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走路方式,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會以消耗最少能量的最佳步行速度(optimal walking speed)行進。
走路
速度
情侶
親密關係
2020.11.01
最有創造力的物理巨人 菲利普‧安德森
作者 / 高崇文/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高能物理。
611期
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Philip Anderson)於今(2020)年3月辭世,享耆壽96歲。他從大學時期跟著物理大師弗雷克(John Van Vleck)做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啟固態物理的研究之路,後續又轉向鑽研超導體及超流體等領域,並...
湧現
反鐵磁性
磁偶矩
量子漲落
安德森局部化
量子現象
BCS理論
超導體
2020.11.01
未來金融的新面向─區塊鏈
作者 / 廖世偉/在矽谷工作22年,任職過史丹福大學、Google和...
611期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數位化分散式帳本的技術,特色為一式多份、容易互相勾稽,也就是說,帳本的每個區塊都是相互連接、環環相扣。
區塊鏈
雜湊樹
單向函數
比特幣
電子交易
2020.11.01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11期
會怎麼定義一個「生物個體」?多數動物有明確的身體邊界,從外觀很好指認出「一個生物體」;但是像珊瑚蟲和管水母,就很難有明確的生物個體定義;而定義某些植物和真菌個體又更加困難,例如許多看似單株的白楊樹,其實共...
生物個體
天擇作用
體內穩定態
基因
2020.11.01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作者 / 邱千蕙/陽明大學生科系與臺灣大學心理所畢,密蘇里州...
611期
談論到免疫系統時,我們總是習慣區分出「敵」與「我」的概念,但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決定誰是自我?誰是外敵?「自身和非自身理論」是免疫學中古典與主流的理論,認為是否排斥的原則取決於自我分子與非自我分子的差異;後續...
免疫系統
細胞
免疫自我
後天免疫系統
免疫耐受性
淋巴細胞
2020.11.01
沙灘上的薛丁格
作者 / 查爾斯‧ 安托萬
611期
與同為現代物理學支柱的廣義相對論不同,量子力學並非建立在近乎哲學的大原理上,但相對論卻是建立在同名、彷彿哲學理論的「相對性原理」上。事實上,量子力學奠定在一大串原則上。有些人認為這些只是經驗法則,其真實性...
量子力學
相對論
波粒二象性
量子態
粒子物理學
量子化學
2020.11.01
科學月刊2020年11月號(611期)目錄—美豬「萊」了
作者 /
611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10.07
【快訊】2020諾貝爾化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法國微生物學家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及美國生物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他們在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的貢獻。
諾貝爾獎
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06
【快訊】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英國物理學家潘洛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及美國物理學家吉茲(Andrea Ghez)。以表揚他們對於黑洞形成的理解與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
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資料總數:607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