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編輯室
為「妳」發聲
時光飛逝,又來到一年的尾端,每年的慣例——諾貝爾獎特別報導如期登場。今(202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中,除了有我們已報導多次、讀者也一定不陌生的卡里科(Katalin Karikó)、魏斯曼(Drew Weissman)外,其中吸引筆者目光的是因「研究女性勞動力市場」而獲獎的經濟學獎得主——戈爾丁(Claudia Goldin)。
回顧近年來獲得經濟學獎的內容,多為對抗貧窮、金融危機、永續性經濟等,討論的皆是全球性經濟議題,然而今年獲獎卻是以「性別、家庭與經濟」為主題的研究嶄露頭角。她的得獎,提醒了人們正視「家庭經濟學」,且重新審視個人與家庭、事業、財務的關係。
在她數十年研究中發現,性別不平等的面貌會隨著世代而有所不同。她更主張,在現今這個時代,職場性別平等面對的最大挑戰,來自許多工作的「要求太多」,包括整天坐在辦公室、與同事主管面對面開會、加班、經常出差等硬性規定。
她將此稱為「貪婪工作」(greedy jobs),並提到進入家庭的女性大多因無法應付這些貪婪工作而失去升遷或職位,導致女性無法在職涯和家庭中取得平衡。因此,她建議企業應增加工作的彈性,允許員工每週能有幾天遠距工作、善用科技工具(例如通訊軟體)或降低商務差旅需求等。儘管她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美國勞動市場,不過這些思維與方向仍值得我們借鏡。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會用3~5篇文章,為讀者整理出今年摘下此桂冠的學者對學術界所做出的貢獻,希望能透過文字讓讀者對於他們的研究有更多了解與認識。不過,今年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文字,我們也預計於12月16、17日舉辦「午後の諾貝爾」講座,邀請本期撰文作者透過演講、對談,與讀者來一場「聽」諾貝爾的知識饗宴。
副總編輯 李依庭
01 目錄走編
News Focus
04 海星的「頭」在哪裡?/如何讓AI不產生「幻覺」?
05 老鼠也具有想像力嗎?/可用於室內的太陽能裝置
科學‧出走
06 驚豔.臺灣生物多樣性/張樂妍
封面故事
08 封面引言
10 封面故事一|生理與醫學獎:不被認可的研究道路 mRNA疫苗的故事/林柏亨
16 封面故事二|物理學獎:追蹤電子運動的「閃光燈」原秒脈衝的發現與突破/楊尚達
22 封面故事三|化學獎:讓材料在奈米尺度下重獲新生 提高色彩解析度的量子點/陳學仕
28 封面故事四|經濟學獎:女性勞動參與的歷史演變 縮小兩性薪資差距與平權的可能/莊奕琦
顯 影
34 南湖圈谷/邵思齊
專 欄
38 格物致知:突破光通訊的傳輸速度與能力 多模與多核光纖 /李思宇
44 數不勝數:當數學與藝術交織 包絡線與弦線藝術/陳隆期
50 生生不息:找出人體的叛亂警訊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新指標/陳斯婷
56 潛移默化:被刮花的材料會自己撫平傷痕?能自我修復的高分子材料/高憲章
62 物換星移:讓光纖加入地震調查 打入米崙斷層的光纖地震研究/林欽仁、馬國鳳
專 訪
68 從火海中重返生活 對抗疤痕攣縮的復健之路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林靜嫄職能治療師專訪/張樂妍
星火相傳
74 嘉義大學STEAM+E跨域雙語偏鄉志工團隊/蘇炯武、李詠瀚、賴誼珮
幕後直擊
76 攜手踏入學術殿堂 原來科學與我們這麼近!/張樂妍
78 書 摘:《活躍在歷史舞台的藥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