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6-15不僅指導科研,更傳道授業解惑 科學導師獎的內涵與啟發 486 期

Author 作者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世界學術組織中的老字號、同時也是發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成立於1848年的美國費城(Philadelphia),會員人數從一開始的78位,一路成長至今已多達12萬名會員,已經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科學組織。做為學術界的領頭羊,AAAS也肩負起許多科學研究發展之外的責任,包括提升科學與大眾之間的溝通、學術誠信、科學與科技產業、科學在社會議題中的聲量、科學在公共政策中的應用、科學工作者的多元與包容、科學與科技教育、公眾參與及科學國際合作等,都是在學術研究的大環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AAAS透過《科學》發表的專欄文章,以及舉辦各式會議與獎項,也讓許多科學面向的思考在學術界中傳播。

AAAS舉辦的獎項有科學外交獎、科學自由與責任獎、科學公眾參與獎、科學記者獎、科學導師獎以及最佳科學書籍。這次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目前正開放提名到六月底的2023年「科學導師獎」(The AAAS Mentor Awards)。此獎項每屆都會頒出兩個獎分別為學術生涯超過25年以上的「終生導師獎」(Lifetime Mentor Award)及少於25年的「導師獎」(Mentor Award),本屆獎金為各5000美元。

AAAS表揚對於少數族裔研究者的培養

科學導師獎頒予科學或工程領域在其學術職業生涯中致力於增加代表性不足的族群(underrepresented groups)參與研究的機會、並指導他們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者。所謂代表性不足的族群包括了女性、不同族裔的人,以及障礙者。提名需要列出所指導的學生名單,並且提供畢業學生及同事的推薦信。

今(2022)年的導師獎得主荷莉布克曼(Kelly Holley-Bockelmann)是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物理系的教授,同時也是「費斯克大學與范德堡大學碩博橋接學程」的主持人之一。同樣位於田納西州的費斯克大學(Fisk University)是一所傳統黑人大學(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BCUs),在1964年以前是一所專為黑人設立的高等教育機構,大部份位於從前的蓄奴州,目前全美尚有105所HBCUs。費斯克大學自2004年開始與范德堡大學合作,幫助物理、太空、材料、生物科系畢業的學生,取得進入范德堡大學攻讀博士的機會,並提供全額獎學金、學術研究機會及悉心的指導。荷莉布克曼自2015年起接任主持人,共有162位學生加入學程,126位學生取得碩士,112位順利橋接進入博士學程。

終生導師獎則由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化學系教授貝多茲(Carolyn Bertozzi)獲得。貝多茲在2003年開創生物正交反應(bioorthogonal chemistry)研究領域,使得即時觀察生物體內的生物分子成為可能,2010年成為首位獲得勒枚爾森—麻省理工學院獎(Lemelson-MIT Prize)的女性。身為化學研究領域中少數的女性,貝多茲也是一位出櫃的女同志,2007年獲頒LGBT科學家年度獎。2014年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行首份同儕審核開放取用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並宣告這份期刊完全免費開放給大眾;而ACS Central Science的第一位主編就是貝多茲。

貝多茲在化學及生物化學領域指導過許多學生。2015年之前,她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服務了20年,之後轉到史丹佛大學,這些年來一共指導了270位博後、研究生、大學生,其中有52位來自代表性不足的族群,也都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貝多茲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對科學的熱情,讓她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典範,由於她不吝於分享個人在化學領域中發展的經驗,一直也讓許多學生在她的言談之中得到學術上的啟發。

《自然》「科學導師獎」得主的指導心法

除了AAAS,總部在英國、擁有超過175年歷史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社集團一樣提供了導師及終生導師獎。只是不同於AAAS提名範圍只限美國學者,《自然》(Nature)每年聚焦在不同的國家,並且提供的獎金則是雙倍於AAAS的一萬美元。今年《自然》的視野來到亞洲,提名徵求新加坡的學者,相當令人期待。

上一屆《自然》的獎項頒發給巴西的學者,終生導師獎得主是任教於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ão Paulo)的分子生物學家曼克(Carlos Menck),導師獎則由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的免疫學家費拉迪(Alessandra Filardy)與州立隆德里納大學的藥學家維理(Waldiceu Verri)共同獲得。


巴西科學研究界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受到很大的衝擊,尤其是在去(2021)年10月,巴西總統波索那洛(Jair Messias Bolsonaro)簽署刪除了90%的聯邦科學研究經費。獲獎的這三位科學導師們,雖然都感到相當失望無力,但仍然努力讓學生們看見光明的未來。

《自然》在報導中,將三位得獎科學導師們的指導心法整理分享出來。首先獲頒終身導師獎的曼克,鼓勵學生們自主負責。在巴西的實驗室裡,少有博後或是技術員協助,因此博士生就是主要維持實驗室運作的成員。曼克不會緊迫盯人的頻繁詢問學生進度如何,比較鼓勵學生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學習對自己的研究結果負責,這對於培養師生彼此的信任感相當重要。巴西的學生經常有機會在開始博士學程之前,親身體驗許多不同的實驗室,所以對於未來加入實驗室的情況很清楚;但即便如此,仍然會有不適應的問題發生。曼克教授相當清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實驗室工作,並且完全能夠體諒想要離開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生。

曼克希望鼓勵更多人加入科學研究,15年前就開始對大一學生開設生醫科學課程。或許可能會有人覺得這個年紀要做認真的科學研究還太早,不過進入實驗室讓年輕的學生們體驗實驗工作,才能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希望的未來生活;而讓年輕的孩子們多接觸實驗室環境,也能增加他們參與科學研究的意願。另外,曼克教授也不遺餘力地協助有需要的學生爭取獎學金,但他會要求學生寫出可行的研究提案,然後針對這份提案的每一個面向進行討論,並不是讓學生白拿獎學金。如果有必要,他甚至也會在寫作上幫點忙,雖然這樣的做法頗費心力,但也相當值得,他認為科學家的訓練有機會能為學生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費拉迪的指導風格相當受到評審們欣賞,提名她的學生寫道:「費拉迪教授不只是我們的老闆,她也是團隊的一員,給我們非常完整的訓練及能力,在研究領域繼續努力。」她每週都會與學生個別談話,主要討論科學,也很願意聽學生們訴說他們遇到的其他問題,並提供支持或推薦學校有的服務。憂鬱和焦慮在大學生當中並不罕見,如果學生們覺得自己狀況不太好,需要花一點時間與家人相處,她都不會反對。她甚至會和遭遇挫折的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以及克服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藉此建立彼此的信任、讓學生們更自在的面對問題。

費拉迪深深的了解,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想要繼續做研究,巴西的大學最近面臨很大的困難,所以她也很鼓勵學生們考慮其他學校或是產業。如果學生們選擇離開學術界,她都相當尊重,並且認為不論他們未來在哪一個領域,擁有良好的科學訓練對他們的發展都是好事。一直以來,她都相當鼓勵學生參加科學會議,在疫情期間,她也鼓勵學生們多去參與線上研討會,因為這是建立人際網絡最好的方法之一。她曾對學生表示:「如果你只是待在實驗室,不跟任何人說話,誰會知道你在做什麼?」並且自己也以身作則,與國內外許多的學者合作研究。

另一位獲獎者維理則相信多元能創造更友善、少攻擊、也更能接納每一個人的環境,因此他致力於支持多元背景的學生。維理非常體諒學生們都可能有不同的人生狀況,會要求學生誠實的告訴他,再依此商討安排研究學習進度。比如說他的一位博士班學生有三個小孩,在了解學生對於家庭義務的需求之後,他們雙方都同意,學生不用天天都來實驗室,但會在他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將研究做到最完整的程度。此外,維理相當重視團隊合作,在面試實驗室新成員時,他最在意的是潛在新成員與實驗室裡其他成員合作的意願。因為在他的實驗室裡,沒有一個人是單獨工作的,他們都在發展團隊計畫並且需要團隊合作。維理認為自己無法隨時在學生們的身邊,所以他們必須學會互相學習、彼此支持。維理會盡力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融入與受到歡迎,唯有如此,在學生們因為健康狀況或是家庭義務需要額外的協助時,才能彼此有個照應。他也非常鼓勵學生們與學校裡的其他實驗室合作,畢竟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大家一起合作也可以讓其他實驗室跟著一起成長。

用心指導,培育優秀人才

古語有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有教無類」的古諺也警惕師者面對各種背景的求學者,都必須平等對待。而即使在現代自由的學術研究環境中,每一位實驗室經營者都有不同的風格和做法、每一個實驗室都有不同的氛圍,師者的責任仍然沒有改變。本文介紹的獎項頒予了育才無數的學術指導者,並且分享了他們培育優秀人才的心法。從獲獎者的經驗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於學生們由衷的關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供最恰適的協助;而每一位得獎者的學生除了從指導老師身上學習學術研究訣竅,也習得為自己負責任及團隊合作的方法,在在都是無價的人生珍寶,相當值得學習借鏡。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