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8-10COVID-19 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建議
476 期
Author 作者
資料整理|黃馨弘
全球疫苗開始大規模施打之後,已經將近數月。相較於染疫確診轉為重症的風險,施打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是顯而易見的。臺灣現有的新冠疫苗都有一定比例會產生注射處疼痛、肌肉痛等副作用,極低的比例有可能會有血栓或心肌炎等不良反應。對於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者本身是高風險心腦血管患者的病人,考量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目前認為,施打疫苗的好處還是遠大於可能的風險。
以下建議整理自台灣腦中風學會,供腦中風患者施打疫苗時參考。
Q1:腦中風患者得到新冠肺炎的風險是?
•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增加血栓形成,使中風風險提高。
• 高齡、有心血管風險因子的人容易轉為重症。
• 確診者當中有1∼25%的機會發生急性腦中風。
• 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確診者,比一般人有更高機率在染疫之後中風。
Q2:為何要接種新冠疫苗?
• 除了確實使用自我保護設備外,施打疫苗是目前已知最能有效預防感染、避免重症、並降低死亡風險的方式。
• 對於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者本身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施打疫苗在世界各國都是被明確建議的。
• 目前認為施打疫苗,雖然有一定比例會在施打後出現可能的副作用,但整體而言,利大於弊。
Q3:哪一種疫苗比較適合腦中風病人?
• 普遍而言,各種新冠肺炎疫苗都能大幅降低重症機率,有效地在疫情期間即時建立保護力。
• 腦中風病史是否會增加特定疫苗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仍有待後續研究。
• AZ疫苗(AstraZeneca vaccine)和嬌生疫苗(Johnson&Johnson),約有十萬到數百萬分之一不等的機率,可能因為誘發特殊免疫反應,造成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此類型的極端不良反應多半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以女性居多。此外,mRNA疫苗如莫德納(Moderna vaccine)、輝瑞/BNT(Pfizer/BNT),也有發生率相近,以年輕人為主的急性心肌炎報告。
Q4:有腦血管栓塞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 除了有明確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病史」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外;絕大多數的腦中風病人,都能施打疫苗。
• 曾發生「腦部靜脈栓塞」或有「特定免疫或血液相關疾病的腦中風」患者,建議在施打前,與您的醫師討論個人疾病情況之後決定。
Q5:腦中風之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 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6:打疫苗前,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要停藥或調整嗎?
• 服用單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
☉打疫苗前後,都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
☉打疫苗後,請加壓入針處兩分鐘以上,並確認血腫狀況。
☉打完1∼2天內,隨時注意是否出現血腫狀況,若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請洽詢醫師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
• 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加上保栓通):
☉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
☉如果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以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打完疫苗、確認血腫沒有擴大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
• 服用口服維他命K拮抗劑作為抗凝血劑者(如:Warfarin):
☉打疫苗前請再次確認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最近的INR指數不穩定或超過3,建議在施打疫苗前,與醫師先進行討論。
☉如果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以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打完疫苗、確認血腫沒有擴大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
•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者(如:普栓達、拜瑞妥、艾必克凝、里先安):
☉打疫苗前,不需做凝血功能檢查,也不需調整藥物劑量。
☉如果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以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打完疫苗、確認血腫沒有擴大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
以上三者,打完疫苗後,應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
打完1∼2天內,需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情形,請洽醫師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
• 如果同時使用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建議參考服用抗凝血劑患者的建議。
• 若發現施打疫苗前幾日有注意到有出血傾向(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等),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於施打疫苗前與醫師先進行討論。
Q7:打完疫苗後,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含:
• 發燒(≥38℃):大多於接種完2天內出現,如未患有需限制水分攝取的原因(如嚴重心衰竭),建議多喝水休息。
☉一旦發燒,可服用醫師開立的退燒藥減輕不適感。
☉若於接種2天後仍持續發燒不退,或合併其他不適症狀,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原因。
• 局部(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倦怠、肌肉關節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畏寒:通常症狀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若症狀持續抑或惡化,應儘速就醫診療。如有
服用抗血栓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也請觀察局部血腫瘀青狀況。
此外,有比例極少的個案可能發生過以下嚴重不良反應:
• 嚴重過敏反應:多半是對疫苗的成分嚴重過敏。接種後請按照指示於休息區觀察,確認無恙後再行離開。如出現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速告知注射現場醫護人員進一步評估。
• 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施打AZ或嬌生疫苗後3~20天內有以下症狀之一,如果確診,將依已經確立的標準治療方式,進一步處理: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3. 下肢腫脹或疼痛;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 疑似心肌炎與心包膜炎: 施打mRNA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疫苗)之後的罕見併發症。常發生在年輕成人跟青少年,通常在注射之後的幾天內出現。 若您於注射mRNA疫苗後出現胸痛、喘、心悸的症狀請儘速就醫。
Q8:施打後用藥與疫苗保護力?
如果沒有明顯肌肉血腫擴大的狀況,中風患者應該繼續服用日常預防中風的抗血栓藥物。如果發生任何上述提及的不良反應,建議應立即就醫。
另外,接種疫苗後,保護力並不會即刻發生,也無法完全排除未來被新冠肺炎感染之可能,仍然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減少群聚,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
⚠警告⚠
• 本文無法做為個人醫療建議,做任何醫療決定前,請和專科醫療人員進行討論。
• 慢性病(包含各項指數,如:凝血指數、血糖、血壓等)都應先控制穩定,再尋求疫苗接種。若不清楚自身病況是否穩定,請先和熟悉之醫師共同討論,切勿任意停止慢性用藥。
• 對疫苗內容物已知過敏者,接種前請和現場醫護討論。
• 若不知道疫苗內容物為何,請列出自己過往曾過敏的藥物,攜往接種場所和醫護討論。
本文感謝神經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神經科臨床教授,兼任助理教授湯頌君醫師審稿,以及台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協助。
參考文獻
1. COVID-19 疫苗施打民眾建議-圖文Q&A: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2%20&news02=113261976660d02093a6e09
2.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COVID-19: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20.031786
3. Stroke in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03610/
4. Ischaemic stroke can follow COVID-19vaccination but is much more common with COVID-19 infection itself:https://jnnp.bmj.com/content/early/2021/05/20/jnnp-2021-327057
5. Covid-19 vaccine: Common stroke symptoms must be‘ urgently evaluated’:https://www.ucl.ac.uk/news/2021/may/covid-19-vaccinecommon-stroke-symptoms-must-be-urgentlyevalu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