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12-25小論文的要素、策略與範例——豐原高中應科班講座 661 期

Author 作者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張慧貞老師帶來精彩的演講。
 

小論文的要素、策略與範例
豐原高中應科班講座


108課綱自然科學領域基本概念提及:「科學源起於人類對生活周圍的好奇或需要。⋯⋯一個有科學素養的公民,應具備科學的核心概念、探究能力及科學態度,並且能初步了解科學本質。」而對教學現場而言,許多老師鼓勵學生撰寫小論文研究以培養科學思維,透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並給予解釋,藉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致力科學閱讀及科學表達課程,其中也包括小論文的探究與寫作。受到臺中市立豐原高中的邀請,本計畫於113學年度第1學期前進校園舉辦以小論文為題的專題演講,與高一應用科學班的學生共同探討小論文寫作議題。
 

 

從實例出發,認識論文寫作要素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小論文基本架構,本次演講邀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張慧貞擔任講師。演講開始前,她便詢問學生「論文」與「作文」的差別,並歸納論文研究的核心概念。接著以過往投稿於《科學月刊》的文章1為例,分享「理論型論文」與「實驗型論文」的要素與流程。

1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科學月刊》605期,〈走路到底作不作功?從身體運動及姿勢看走路力學〉、《科學月刊》649期,〈從實驗中領會科學實作精神 吉他弦長與音調高低的探究〉。


論文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論證(argument)新知識、新觀點或新技術,無論是哪一類型的論文,研究流程通常都包含提問、文獻資料(既有科學理論)、實驗及結果討論等步驟。張慧貞強調,科學理論是論文研究的基礎,後續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或數據分析都必須奠基於理論之上,討論才有意義。由於高中生主要的理論知識來自於課本,其次為網路上的參考資料。她提醒學生,蒐集資料時一定要明確辨別資料來源的正確性及可信度,必要時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好奇提問與主觀判斷,都是研究的養分

實例分享時,她也帶著學生一起思考,首先先提出一個問題,接著請學生上網查資料,再根據學生查到的資料繼續往下追問,點出資料中不足或是尚未被解釋的疑點,從提問中實踐科學探究的精神。張慧貞表示,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來自於好奇提問,且「有質疑才有收穫」,因此才會如此積極鼓勵學生提問。

此外,她也分享:「實驗裡的主觀取捨,也是科學方法的必要成分。」打破學生普遍認為「科學即客觀」的印象。她以刊登於《科學月刊》649期的文章〈從實驗中領會科學實作精神 吉他弦長與音調高低的探究〉的數據舉例,倘若研究者直接以第一手資料作結論,而沒有「主觀判斷」哪些數據應被捨去或調整,就很有可能誤用數據而導出錯誤的結果,藉以鼓勵學生懂得質疑及批判思考。

 


演講最後,熟悉科學史的張慧貞也不忘分享科學界的小故事。當年克卜勒(Johannes Kepler)根據大量的天文數據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卻沒有解釋背後的原因,在科學界留下了三大疑問,後來則由牛頓來驗證結果。藉由故事分享,她勉勵同學不要害怕「留下疑問」,因為任何論文研究的疑問都有可能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影響,期待學生也能在探究科學的過程中大膽嘗試與提問,感受科學之趣。
 

本篇報導同步刊登於《科學月刊》2025年1月號(661期)



🌟 科學的星火,已在各地悄悄點燃 🌟

 

若您對我們的活動有興趣,也認同「星火相傳」計畫,歡迎加入我們,成為點亮星火的人,將相關活動與計畫分享給教學現場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關注科學推廣的人。

 

👉 點我認識「星火相傳計畫」

 

無論您是學校/企業/一般民眾,歡迎填寫合作意願單,共同為科學教育努力!


✏️ 合作意願單:https://forms.gle/8x39m4SYVATBhLHa6
💪 支持「星火相傳」計畫:https://neti.cc/d6lRVGW


聯絡信箱:scistar@scimonth.one

信件標題請註明:「星火相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