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11-15能自我糾正的量子電腦即將誕生? 503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羅億庭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擁有當今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也無法比擬的極快運轉速度與效率,然而此技術到目前為止仍無法被大規模的推廣和商業化,其中的一大原因來自於它無法「自我糾正」(self-correct)。與傳統電腦不同,量子電腦沒辦法透過一遍又一遍的複製程式碼資料糾正自身錯誤,因此科學家勢必得找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近期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研究,說明了哈佛量子運算平臺(Harvard quantum computing platform)解決了量子電腦難以自我糾正的潛力。
 
在過去幾年間,哈佛量子運算平臺建立在一組極冷且由雷射光捕捉的銣(rubidium, Ru)原子陣列上,陣列中的每一顆原子都作為位元(或稱量子位元)存在,具有執行極快速運算的能力。該團隊的創新之處在於他們的「中性原子陣列」(neutral atom array)配置,使原子在計算過程中能透過移動與連接其他原子的方式,動態地改變該陣列中的原子布局,而此動作在物理學領域中又被稱作糾纏(entangling)。
 
針對兩糾纏原子的操作則被稱為雙量子位元邏輯閘(two-qubit logic gates),同時也是量子電腦計算能力的單位。在量子電腦執行一個複雜運算時,通常會需要搭配許多閘操作,但這些閘操作卻十分容易出現錯誤,而錯誤的累積將會使得運算無效。哈佛團隊本次在研究中,則展現了錯誤率極低(少於0.5%)的雙量子位元纏繞閘。過往也有一些其他類型的量子計算平臺,例如超導量子位元(superconducting qubits)和離子捕捉量子位元(trapped-ion qubits)。然而,歸功於哈佛量子運算平臺的龐大系統尺寸、高效的量子位元控制,以及能夠動態性重新配置原子布局的能力,該團隊開發出的自我糾錯方法相較於競爭對手來說仍具有優勢。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團隊成員之一的博士生埃弗里德(Simon Evered)說明,目前團隊已經確定此平臺的物理錯誤率極低,也就是說如果將一群原子全部聚集到邏輯量子位元中,這些經過自我校正的邏輯量子位元錯誤率,可能比單個原子的錯誤率還要低。團隊目前已基於這款運算平臺進行了其他相關研究,此進展也將為量子錯誤的運算糾正和大規模量子計算奠定基礎,未來也期望能開拓量子運算領域的無窮潛力。

 

(Adobe Stock)

 
新聞來源
1. Manning A. (11 October 2023). Self-correcting quantum computers within reach? The Harvard Gazette.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3/10/self-correcting-quantum-computers-within-reach-error-correction-entanglement/
2. Evered S., et al. (2023). High-fidelity parallel entangling gates on a neutral-atom quantum computer. Nature, 622 (7982):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