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11-033000年前,人類就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635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提姆納河谷(Timna valley)中被稱為所羅門王之柱(Solomon's Pillars)的岩層,
在這裡可以發現古文明的採礦痕跡。(the kincaidibles, CC BY-SA 2.0, flickr)

最近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在探索以色列的沙漠遺跡⸺所羅門王礦場(King Solomon's Mines)時,發現過去用來冶煉銅金屬的燃料⸺木炭,進一步研究更發現它的來源隨著時間發生了變化。

在青銅器時代之前,人類就懂得利用木炭燃燒所產生的高溫冶金。分析近期所採集到的木炭殘留物後,發現在西元前11 世紀的所羅門礦場,人們會砍伐當地的相思樹(Acacia spp.)和羅騰樹(Retama raetam)作為木炭來源;100 年後,卻開始使用其他品質較差的沙漠灌木和棕櫚樹,甚至還有使用遠在數十公里外的樹木。

這些樹木是維持沙漠生態穩定的關鍵,然而在距今3000 年前,每年約有400 棵相思樹和1800 棵羅騰樹遭砍伐。所羅門王朝的銅工業僅興盛了250 年,直到1000 多年後才再度有銅工業興起。考古學家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推論,銅工業時期的中斷正是因為樹木的過度使用,並對當時的生態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甚至到現在,羅騰樹都還是當地的稀有物種,可見過去大量砍伐的破壞性至今仍對生態造成影響。

Cavanagh, M., et al. (2022). Fuel 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the Iron Age copper industry of the Timna Valley, southern Israel, Scientific Reports, 12, 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