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9-01蛋殼、檸檬、醋加豆漿就能做出豆腐?藏在大豆製品中的化學 633 期

Author 作者 王喬蒂。徐靖亞。蔡敏郎。

Take Home Message
• 常見的大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花,會先利用熱破壞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讓蛋白質發生熱變性,再進行後續加工。
• 用於製造大豆蛋白質膠體的鹽類凝固劑,成分為硫酸鈣與鹽滷。鹽類中的離子能中和蛋白質電荷,使蛋白質分子間不再互斥而凝聚析出。
• 另一種酸性凝固劑則使用D -葡萄糖酸δ -內酯,讓溶液中的pH 接近大豆蛋白質等電點,增強蛋白質分子間作用力並成膠。

大豆(Glycine max)是大豆科大豆屬的植物種子,在日常飲食中經常出現,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脂肪營養來源,同時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 群等,有增肌減脂、預防肌少症、強健骨骼等益處。此外,大豆還可以用來製作豆漿、豆腐、豆皮、醬油、大豆沙拉油等加工食品,是一種重要的食品原料。

大豆製品的凝膠機制

大豆常製成豆漿飲用,或者將豆漿再製成豆腐、豆花、豆皮等固態或半固態的形式食用。但液態的豆漿究竟是如何變成豆腐、豆乾、豆花這些「大豆凝膠製品」呢?天然的大豆蛋白質具有一定的構形,外在環境的改變如加熱、酸鹼、高濃度鹽類等因素都會造成構形的改變,稱為變性(denaturation)。一般常看到的大豆凝膠製品像是豆腐、豆乾、豆花等,都是先利用熱破壞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劑(trypsin inhibitor)、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甲狀腺腫素(goitrin)等,讓蛋白質熱變性,使它易於消化和後續的加工利用。

蛋白質的構形會在熱變性後展開,曝露出原本在分子結構內部的疏水性基團,導致溶解性降低。此外,蛋白質分子鏈上的硫氫基(sulfhydryl group, -SH,又稱巰基或硫醇基)也會反應變成雙硫鍵(disulfide bond, -S-S-),使得蛋白質分子互相連結而形成聚合體。這兩種效應有助於大豆蛋白質彼此靠近而成膠,且在後續的冷卻過程中,蛋白質分子間會再形成氫鍵(hydrogen bond),強化網狀立體結構。

除了熱變性,凝固劑也用於製造大豆蛋白質膠體製品。凝固劑主要有兩類,一種是鹽類凝固劑,另一種則是酸性凝固劑:

1. 鹽類凝固劑:傳統板豆腐的凝固劑,成分有硫酸鈣(calcium sulfate, CaSO4,又稱石膏),以及主要由為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 MgCl2)和少量的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CaCl2)組成的鹽滷。製作時會利用鹽類中的鈣離子(Ca2+)或鎂離子(Mg2+)中和蛋白質電荷,使蛋白質分子間不再相互排斥而彼此凝聚析出。在作用過程中,鈣離子或鎂離子透過電荷交互作用,能與蛋白質的負電胺基酸殘基形成架橋,使蛋白質分子聚集而轉變成網狀立體凝膠結構(圖一A)。

圖一:鹽類和酸性凝固劑在大豆蛋白質溶液裡成膠


2. 酸性凝固劑:市面上販售的盒裝豆腐,如中華豆腐是使用D-葡萄糖酸δ-內酯(glucono deltalactone,GDL,又稱葡萄糖酸內酯)當作凝固劑,它的作用原理為加熱使GDL 分解變成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原本在豆漿裡的兩種主要蛋白質為大豆蛋白(glycinin)、β -伴大豆球蛋白(beta-conglycinin),等電點(isoelectric point)大約都在pH=5。……【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