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9-01花香、奶油、榛果味?系統化品飲葡萄酒的色香味 633 期

Author 作者 鄒修銘BSP/軟體工程師、盲品愛好者、登山客,致力探索葡萄酒與高山情境搭配。

Take Home Message
►品酒要有適合的環境和酒杯,開瓶後觀察酒的顏色,可以推論品種、泡皮時長、陳年程度等。
►葡萄酒有多樣的香味,可分為發酵時、發酵後添加、陳年過程所產生的香氣,以及人為疏失造成的缺陷氣味。
►品酒時,我們可試著分析酒的甜度、酸度、酒精、單寧,再利用它們組成的複雜度和平衡判斷酒的品質,找到自己喜好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品飲乍聽之下是一項艱深的活動,與讀者頗有距離。其實,只要能掌握以「色、香、味」三方面進行分析的系統化品飲技能,我們就能夠自行評判酒質優劣,享受葡萄酒多層次的美好。

STEP 1 品飲前準備

首先,你需要準備好一處適宜品酒的環境。白天有自然日光、通風良好的房間最為合適。若是在晚上品飲,燈光也須接近自然白光,黃光則會使酒色判斷失準。空間的周遭也需要注意,不能有氣味干擾源,例如廚房旁或餐廳、麵包店裡等環境就不適合。此外,參加者不得擦香水、噴體香劑、抽煙、吃味道濃重食物,或滿身大汗、體味濃重,以免影響自己與他人品飲。

雖然國際上多使用ISO杯〔註〕作為標準化品飲酒杯,不過讀者也可使用自己的酒杯,只要杯型呈「肚大口小」的鬱金香型即可,這種形狀的酒杯能夠聚集葡萄酒的香氣。記得請勿使用水杯、馬克杯等杯口朝外的杯子,否則香氣無法聚積;更不要使用一般紙杯,杯壁的聚乙烯(PE)塗膠碰到酒液,會與酒精發生反應而產生不好聞的揮發臭味。選好酒杯後,將酒液倒至杯中肚子最寬的位置(圖一),留出上部空間以聚集香氣。然後需要再準備一張白紙,用來觀察酒色。

圖一|挑選杯型呈「肚大口小」的鬱金香型,將酒液倒至杯中肚子最寬的位置,留出上部空間以聚集香氣。(123RF)

STEP 2觀酒色葡萄酒裡濁濁的物質是什麼?
以手持酒杯,將酒杯傾斜45°,背後墊上白紙來觀察杯中的酒(圖二)。在觀察其「色」之前,須先檢查酒中是否有雜質。如果釀造過程未掌控好衛生條件,就可能導致微生物汙染,產生如大顆棉絮般的雜質。如今釀造工藝先進,已極少發生這種情形,需要和讀者說明的反而是哪些酒中物質「不算」雜質。酒中有些肉眼可見的物質:

♦若發現杯底或瓶底有如鹽粒般的白色物質⸺酒石酸(tartaric acid)結晶,屬正常現象。
♦葡萄酒經過陳年,會產生碎屑狀甚至片狀的酒渣⸺單寧(tannin)凝結沈澱,不算雜質。
♦有些酒莊為了保留更多風味,釀造後不會將酒過濾、澄清。因此酒液和一般的酒相比更為混濁,這是釀造技法選擇造成的差異,也不是雜質。

圖二|手持酒杯傾斜45°,背後墊上白紙來觀察酒色。(作者提供)

確認完酒中雜質,接著觀察酒色。紅酒顏色來自紅葡萄皮上的花青素(anthocyanin),含量因葡萄品種而異。如黑皮諾(Pinot Noir)的顏色淺,而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顏色深,而釀造過程中浸泡葡萄皮的時間長短也會影響顏色深淺。白酒則因不泡皮釀造,酒色來源是葡萄本身殘留的葉綠素,加上浸泡橡木桶、氧化所導致。白酒陳年期間會因氧化作用,酒色隨時間增加而愈來愈深,從青綠到檸檬黃,再轉為金黃、琥珀色。紅酒陳年除了氧化之外,色素也因為與酒石酸作用而減少,呈紫色至寶石紅,再從石榴石紅轉為磚紅,顏色隨時間轉變得愈來愈淺,因此我們可從酒色約略推出陳年程度。

STEP 3 聞酒香 酒的氣味 來自什麼地方?

輕輕旋轉酒杯,讓酒釋放香氣分子,湊近杯口聞香,再使用香氣輪做香氣分類。香氣輪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化學家諾布爾(Ann Noble)於1980 年代將香氣先分成不同種類,再細分為具體香氣。想一下子就精準找出具體的香氣有些困難,可照香氣輪先找出分類,屬於花香或果香等,再嘗試對應出精確香氣。讀者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嗅聞花果物品氣味,建立熟悉度。

香氣輪依照酒於釀造、陳年所產生的香氣而制定。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 WSET)則將香氣分為三個級別:

一級香氣

葡萄品種本身或酒精發酵所產生的香氣。葡萄皮上含有各種香氣前驅物質,經過酒精發酵轉化為香氣分子。前驅物質的種類與含量依品種而異,可為某些品種帶來標誌性香氣,例如蜜思嘉(Muscat)的玫瑰、荔枝味,或白蘇維濃(Sauvignon Blanc)的青草、芭樂味。香氣輪盤中的花香、果香、香料、草本植蔬氣味均屬於一級香氣。果香會隨著葡萄酒產地的氣候而變化,在愈冷涼的產區,果香愈偏向柑橘、蘋果、櫻桃等綠色、白色、紅色水果的味道;愈溫暖的產區,果香愈偏向桃子、黑莓、香蕉、芒果等黃色、黑色的熱帶水果。

二級香氣

酒精發酵完後、透過額外技法所產生的香氣。像是香氣輪盤上的奶油、乳製品、酵母、木質類香氣均屬於二級香氣。發酵完後若採泡渣熟成⸺讓酒液接觸死酵母一段時間,就會因酵母水解而帶來餅乾、麵包類的氣味。如果釀酒師選擇做「蘋果酸乳酸轉換」(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則能將味道尖銳的蘋果酸轉為乳酸,產生奶油、起司等乳製品氣味。另外,酒液在橡木桶中熟成,會依橡木種類與烘烤程度賦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氣。一般而言,產自法國的橡木會帶來較溫和的香草、土司氣息;美國橡木則有椰子、煙燻、咖啡等濃厚的氣味。

三級香氣

酒在陳年過程產生的香氣。酒釀好、裝瓶後會漸漸氧化,酒中的各種化學分子也會彼此反應產生新香氣。氧化過程會賦予榛果、巧克力、太妃糖一類的氣味,原本新鮮的果味也會隨著陳年轉變為果乾、果醬,還會發展出香菇、肉乾味。香氣輪中的果乾、堅果、土壤、汽油等氧化氣味均屬於三級香氣。

圖三|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諾布爾博士於1980 年代開發香氣輪,
將香氣依照酒於釀造、陳年的差異先分成不同種類,每個種類再細分為具體香氣。

我們可由三類香氣比例判斷酒的陳年程度,若酒香以一級、二級香氣為主,代表酒偏年輕;三級香氣愈多代表酒愈老。而除了正常香氣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缺陷氣味。

常見的缺陷氣味

X揮發酸:若釀造過程控管不佳,會產生過多揮發酸(volatile acid, VA),帶來指甲油、去光水,甚至水彩、油漆的難聞氣味。

X過度氧化:若酒於釀造過程過度曝氧,或是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 SO2)添加不足,又或封瓶不佳導致氧氣滲入,便會使酒在相當年輕時(窖藏時間尚短),就出現不該有的三級氧化氣味。
X熱劣化:酒須在10 ~ 13℃的陰涼潮濕處窖藏,若酒在運輸過程未採用恆溫設施,或酒買來後放在溫度過高的環境儲存,酒可能發生熱劣化,在年輕時就產生不該有的焦糖味,甚至是有如鹹菜乾似的不佳氣息。
X木塞汙染:軟木塞製作前會先晾乾軟木,為避免集中晾乾、存放的軟木因天乾物燥起火燃燒,還會在表面塗上一層阻燃劑,製作木塞時再洗去,但難免有少數殘留進入軟木塞。此阻燃劑被某種黴菌使用後,會代謝出十分難聞的2,4,6 -三氯苯甲醚(2,4,6-trichloroanisole, TCA),極微量就會帶來像濕紙板、甚至臭水溝的味道,將酒原有香氣掩蓋。一般而言,使用軟木塞封瓶的酒會有2 ~ 3%的機率遭軟木塞汙染。

STEP 4 嚐酒味 一款好酒的風味

喝一口酒含入口中,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下列組成葡萄酒風味結構的各項元素:

smiley酸度:酒中的酒石酸、蘋果酸、乳酸都可賦予酒酸度。口腔為了平衡酸度會分泌唾液,酸度愈高口水量愈多,可藉此判斷酒的酸度。酸度是品質的重要指標,足夠的酸度可帶來清新感,平衡酒精、甜度、單寧,使酒喝起來不肥膩。

smiley單寧:主要來自葡萄皮,是澀感的來源。若葡萄帶梗發酵,會有來自葡萄梗中、較粗澀的單寧;如泡橡木桶熟成,便會帶有來自橡木的單寧。白酒因不泡皮釀造,單寧量可忽略不計。可用舌頭將酒塗在牙齦摩擦感受澀度。單寧賦予酒結構感,但過量卻會使酒嚴峻又難以親近,也破壞平衡度。

smiley酒精:為口腔帶來燒灼感,可將酒液導至兩頰來感受燒灼。酒精過高也會破壞平衡、無法多喝。

smiley甜度:酒精發酵會消耗葡萄糖,殘留的糖則會帶來甜度。人類對糖的感知門檻約在4 公克/公升。不甜型酒款會讓酵母把糖發酵殆盡,而甜酒就是含有相當殘糖,需有酸度平衡,才不會過於甜膩。

做完前述色香味的分析後,可用下列面向來評判一款酒的優劣。

smiley複雜度:普通的酒或許僅有2 ~ 3種風味,優質酒會有多種香氣風味,甚至在酒入杯後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展現美酒的迷人之處。

smiley持久力:酒喝下或吐掉後,風味在口中殘留的時間。酒愈優質通常餘韻愈長,但若風味單調、複雜度不足,光是單一風味持續也不是一款好酒。

smiley平衡度:前述所有元素的量是否平衡?還是有某個元素的量過多過少使整體失衡?一款優質酒就算某元素很多,也會有另一元素(主要是酸度)來平衡,讓酒喝來四平八穩,一杯接一杯。

即使「喜好」是主觀的,但由上述的各面向可知,品質評判也有客觀標準,若一款酒的各面向處處到位,客觀上就須評價為優質酒,即便品飲者個人不愛該款酒的風格。

建議讀者於日常生活細細品味各種食物與物品的氣味,鍛鍊辨識能力。喝酒時以系統化品飲分析,發掘喜好風格。更鼓勵讀者與親友、講師高手們討論,每個人都可能對某風味的感知度勝過別人,若將心得表述出來,可讓他人學到新詞彙,對酒有新發現與想像,建立品酒自信。將品酒融入各種場合,不論聚餐、慶典、戶外活動都帶上酒,享受葡萄酒開啟的能量之窗,為生命賦予品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