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2-07-15
「聯星系統」有機分子破壞、重建速度快 更可能孕育出外星生命
487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地球
行星
生命
星球
單恆星系統
太陽
外星生命
聯星系統
銀河系
有機化合物
年輕聯星系統
有機分子
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由於地球屬於單恆星系統,因此天文學家過去在尋找外星生命時,也傾向關注只有一個恆星的單恆星系統。科學家們大多認為,圍繞單恆星的軌道較為單純,不受多個大天體影響拉扯,容易維持穩定的溫度和光照有利於生物生存,因此在類似太陽的單恆星系統中可能存在著外星生命。
但清華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何英宏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Københavns Universitet)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在近期發現,由兩顆恆星互繞組成的「聯星系統」(binary star system)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之處,應列為太空搜尋的主要目標,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自然》(
Nature
)期刊。
何英宏表示,聯星系統大約每百年就會噴發一次,比單星系統約萬年才噴發一次更為頻繁;在恆星噴發後,環繞在恆星周圍的行星上的碳、氫等可組成生命體的有機化合物,就有機會重組,更可能會孕育出外星生命。此外,銀河系中約有一半的恆星屬於聯星系統,像是有兩個太陽一般,只要兩顆恆星的距離夠接近、受到彼此的引力影響而互繞,那麼環繞它的行星環境也會與單恆星行星有很大的不同。
藉由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望遠鏡,何英宏與研究團隊觀測到距離地球1000光年之外,大約在一萬年前形成的年輕聯星系統「NGC 1333-IRAS2A」,並得到高解析度影像,並以電腦模擬它在演化之前及之後的狀態。
透過模擬結果,研究團隊得知包圍這個年輕聯星的氣體流動混亂且劇烈,並導致了噴發。而噴發會使得大量物質落向恆星,使恆星明亮10∼100倍,然後又恢復到正常狀態。在噴發期間,正在形成行星的圓盤中的氣體和塵埃會被撕裂並重新聚積,因此改變了行星的結構。此外,研究團隊還分析了他們觀察到的水、甲醇(methanol)、含碳有機物,發現聯星系統的噴發將破壞岩石中的水及複雜有機物,使有機分子破壞及重建的速度比單星系統更快,更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在本次研究中,何英宏主要負責計算與模擬出觀測結果的理論模型。而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預計採用去(2021)年底才發射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探索聯星系統中複雜的有機分子,何英宏也將出任其中一項研究子計畫的首席研究員,觀測年輕聯星系統周圍的氣體與塵埃。在被問到是否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時,何英宏也表示從機率來看,我們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體。他相信,浩瀚的宇宙中應該有其他生命能以不需氧氣的形式存活。
新聞來源
清華大學,《清華與跨國團隊發現 聯星系統更可能有外星生命》,2022年6月16日。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7月號/2022 第631期:永續發展ft.基礎科學...
特別價
$249
科學月刊 6月號/2022 第630期:供電告急!-已完售-無...
特別價
$23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