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2-04-15
憶陳國成教授
484 期
Author 作者
張之傑/科普作家。
陳國成教授
科普事業
科學
科學月刊
玄學理論
針灸
自然科學博物館
今(2022)年3月5日,中華科技史學會例會,由鹿鶴松老師講甲骨文,中興大學昆蟲系楊正澤教授也前來聽講,會後和楊教授談起來,才知道陳國成教授(下稱陳教授)於2020年去世,夫人江瑞湖教授於去(2021)年去世,一些往事不禁湧上心頭,久久不能自已。
3月10日,我將陳教授過世的消息告訴《科學月刊》(下稱科月)董事長劉源俊教授:上週六科史會例會,到會的有位興大昆蟲系教授,談起來才知道陳國成教授於兩年前去世,其妻江瑞湖教授於去年去世。近年經常聽到類似的消息,當真體會到「訪舊半為鬼」的況味。
陳國成對臺灣的科普事業貢獻甚大,包括譯介《時代生活叢書》(
Time Life
),發行自然雜誌等。如能收集到資料,希望能為陳教授寫篇記念文。
當日收到劉教授的回信:我正在寫〈一位獨行的科學教育家 紀念陳國成教授〉,準備刊於4月號《科技報導》以紀念他逝世兩週年。建議你亦寫一篇,一起刊登。
原來劉教授稍早就知道陳教授於前年4月間過世,正在撰寫紀念文呢!我和陳教授淵源甚深,他過世竟然毫無所悉,不免愧疚。近年閉門讀書、寫作,過著息交絕遊的生活,怎可能知道陳教授已回歸天家?陳教授是虔誠的基督徒。
我知道陳教授其人,大概是高三時,當時讀過他寫的化學參考書,惟記不得書名。後來準備考研究所,曾讀過他的《參考化學》(大中國,1966)。我們高中、大學時,臺灣寫作化學教科書、參考書的學者,可能沒人比陳教授寫得更多、更好。
1970年,科月創刊,我立刻成為訂戶,如饑似渴的攝取新知。1973年從科月獲悉,科學圖書社推出陳教授主編的《生活自然科學叢書》(
Life Science Library
),第一輯共有六冊:《能量》、《時間》、《心理》、《地球》、《行星》、《輪》,我買了《心理》和《地球》,其他四冊也在圖書館瀏覽過。
1974年秋,我離開國防醫學院(下稱國醫),成為科月的副總編輯,不久就見到了陳教授。那時他40歲出頭,國字臉,髮際線低,臉色有點沉,操一口京片子,說起話來眉飛色舞,極具感染力。當時《生活自然科學叢書》涉及法律糾紛,科月決定停售,陳教授以高亢的語調痛陳《時代生活叢書》的不是,事隔48年,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由於《生活自然科學叢書》銷售暢旺,停售後科月決定自己編一套,也是六冊,我到職時,已落實四冊,還有兩冊正在物色作者,於是自告奮勇負責一冊,利用星期天和國定假日,窮半年之力寫成《生命》(1975年6月出版)。自1966年起,高中生物引進美國BSCS教材,欠缺現代生物學訓練的生物教師可能教不來,《生命》主要是為他們寫的。
《生命》出版後,陳教授來電稱讚,並問我可曾出過其他書?我說有一本翻譯的藏學讀物《世界屋脊》(三信,1971),還有一本大學用書《普通生物學實驗》(大中國,1972)。電話中傳來陳教授熱切的語調:「你有其他書稿嗎?有的話,我來幫你出版。」我說沒有,接著閒話幾句,通話就結束了。
放下電話,猛然想起在國醫時曾跟隨一位老中醫學過約兩個月針灸,當時國醫圖書館有一本以現代醫學研究針灸的英文期刊,還在坊間買到翻印的大陸村醫(赤腳醫生)教材,這些文獻較老中醫教的玄學理論容易親近得多。當時寫了些讀書心得,有一篇曾在科月發表。
陳教授說要為我出書,那就把那些讀書心得整理出來吧。為了湊足篇幅,我也補上解剖和生理;還從好幾本針炙書中,統計出最常用的38個穴位,以及最適合針炙治療的36種病症。書名嘛,只能稱作「淺談針灸」。
當時家兄正在學針灸,預備以針炙師名義移民美國。家兄擅繪畫,書中的穴道圖,請家兄根據大陸村醫的教材描繪。我將整理好的書稿寄給陳教授,過不多久就寄來清樣,他擅自把書名改為《針炙的理論與技術》!
2000 年1 月8 日,科學月刊30 週年紀念會在陽明大學舉行,陳國成從臺中趕來參加。
圖中左起為宓世森、陳國成、王亢沛、李怡嚴、劉廣定、劉源俊、曹亮吉。(劉源俊提供)
這怎麼行!內容那麼粗淺,怎敢妄談理論與技術。我提出抗議,陳教授和我打太極拳,我越說越氣,陳教授卻柔聲的說:之傑兄,就要付印了,已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您好意思讓我重來嗎?」罷了,只能認了,此書於1976年元月由科學圖書社出版。
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此書由我和家兄署名,後來家兄能夠通過審查,以針炙師名義移民美國,和陳教授擅改書名不無關係,因為和他一起申請的同儕,只有他一人過關。
我於1977年春離開科月,到自然科學文化公司服務。負責人石資民先生原為科月社長,約1976年創立自然科學文化公司。石先生對我說:「總編輯位子空著,希望有一天你能來幫我。」
2010年,科月40週年,好友科月秘書、詩人辛鬱(宓世森)以訪談方式,寫過一本《神奇跑馬燈:科學月刊四十年人‧事流變》(文史哲,2010),他明知故問的問我離開科月的原因,我要他如實地這樣寫:劉源俊不再擔任總編輯,改為輪值制,每三個月換一個婆婆,若干婆婆除了頂著個博士頭銜,哪點能讓我信服?我怎麼幹得下去!
我離開科月的消息傳到陳教授耳中,特地偕夫人辱臨寒舍,說他早就計劃辦一份博物方面的刊物,定名《自然》雜誌,希望我能協助他。他說,原本想自己做,如果自己來做,就會醬在裡面,很多事就不能做了。
辦一份博物刊物正是我的心願,當即說好,隨即問他錢從哪裡來?他說他和江教授生活簡單,薪水可以投進去;他寫的書,和為大中國等出版單位主編的書,有些收入;他出版的書也有些效益,他的一些學生答應出錢出力,有位學生開印刷廠,印刷就更不成問題了。
還沒籌到一筆錢,就敢啟動辦雜誌,浪漫得可愛。我只提出兩點要求:(1)我只幫忙組稿,不能到臺中主持編務;(2)我的所有工作,包括寫稿,都可以是義務的,但約來的稿件多少得付點稿費。陳教授同意了,臨走前江教授送給內人一枚細小的金戒指,這枚小戒指大概還收在內人的保險箱裡。
隔了不久,陳教授約我到臺中看看,做為總編輯,總不能不和自己的工作夥伴見見面吧。來到臺中市國光路255巷1號,五、六位員工正在上班,編輯、業務、印務俱全,這是個很正式的出版建構啊!我知道陳教授熱衷出版,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規模。
陳教授有兩塊出版招牌:科學圖書社、讀者文化事業社,難怪要有那麼多專職員工。關於科學圖書社,過去一直以為是科月的,因為《生活自然科學叢書》的版權頁上寫著出版者為「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科學圖書社的社址又是科月的地址。我問陳教授,他說關係很複雜,「反正現在和科月無關就是了。」
陳教授介紹編輯黃玉兒、賴秀枝、巨英台、廖秀員,印務毛潤豐等和我認識,大家對我都很友善。談起創刊日期,我說由陳教授決定,陳教授沉思片刻,揚起眉來,斬釘截鐵地說:「10月!」
《自然》雜誌是份月刊,辦一份月刊,一般得有3個月存稿才能啟動。陳教授的目光移向我:「之傑兄,有問題嗎?」他的浪漫和不切實際正合我的胃口,當即大聲應和:「沒問題,就10月吧。」當時年輕,勇於接受挑戰,在陳教授的眾多朋友,和我的眾多朋友協助下,《自然》雜誌於1977年10月創刊。
我負責《自然》雜誌編務,前後約兩年,隨即因投身編纂《環華百科全書》,無力兼顧其他,只好向陳教授請辭。我辭職後,繼續掛名總編輯若干年,所以從版權頁上看不出我是何時求去的。《自然》雜誌每期都有「填字遊戲」和回答讀者提問的「自然信箱」,當刊物上不再有這兩個欄目(特別是填字遊戲),大概就是我離職的時候。
《自然》雜誌為16開本,頁數70∼80頁,每期長短文章計25篇左右。創刊時每期有24頁彩色,後減為16頁,開臺灣科普雜誌彩色化先聲。《自然》雜誌由陳教授一人獨資經營,限於資金,後期時斷時續,1996年終因財力不繼而停刊。
負責《自然》雜誌編務期間,我曾應陳教授和同仁之邀,各下過一次臺中。同仁邀我的那次,主要是希望我能代為向陳教授傳達一些問題。陳教授邀我的那次,值得大書特書。陳教授曾在臺中一中任教,《自然》雜誌的發行人蕭松瑞、社長陳中全、印刷顧問陳吉雄都是他的學生,也都是《自然》雜誌的支持者。我不知陳教授那次約我赴臺中的目的,但親眼見證了感人的師生之情。
到場的陳教授的學生約有五、六位,都是事業有成,在地方上頗有聲望人士,他們希望捐給《自然》雜誌的錢由他們管理,專款專用。陳教授堅持不肯,痛斥學生們不信任他。學生們只好直言,印刷廠已好幾個月拿不到錢,可見已挪為他用。學生們還說,陳教授有理想,但不會做生意,他們是在幫他啊!陳教授仍堅持不依,有位學生甚至落下淚來。
事後我問老友前臺大哲學系教授趙天儀,他也是陳教授任教臺中一中時的學生,為什麼有那麼多學生無條件的支持陳教授?趙天儀說,陳教授教他們時,熱情而有活力,年紀比他們大不了多少,經常和他們談學問、談人生,是影響他們最深,最受他們愛戴的一位老師。《自然》雜誌的編委大多是我找的,陳教授找的編委,最重要的一位是楊平世,他是陳教授夫人的學生,當時是臺大昆蟲所博士生。楊平世又找來臺大植物所的博士生鄭元春,他倆對我的編輯工作——不論是編書還是編雜誌助益甚大。
約1978年,設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計畫定案,當時由陳教授任教臺中一中時的學生施啟揚,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陳教授得到施啟揚的支持,大動作的爭取館長職位。約1978年∼1980年,陳教授常來臺北開會,每次都會約我和楊平世見面,興高彩烈地大談他的抱負。
陳教授以為館長非他莫屬,他有位親戚是建築師,已請他畫出場管設計圖,我和楊平世都看過圖紙;另一位親戚是會計,陳教授讓他辭去現職,準備當他的會計主任。陳教授連我和楊平世的職位都安排好了,楊平世將有博士學位,所以是動物組組長,我沒有博士學位,只能當研究員。
陳教授對我們說,建築的設計費,通常是建築費的1/10,只要讓他的親戚拿出一部份,《自然》雜誌的經費就不再成問題,還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那美好的未來像是已在眼前,言談中露出灼熱而歡悅的神情。
然而最後發表的館長人選是漢寶德,這對陳教授是重大打擊。那天陳教授約我和楊平世見面,他兩眼無神,喃喃自語地說:「漢先生太厲害了,太厲害了。」不過他似乎還沒死心,希望能爭取到建設場館,其他的事由漢寶德來做。
我們心想,漢寶德是建築師,哪會答應。果不其然,過了不久,陳教授對我們說,他和漢寶德談過,漢寶德說,他不會做個半吊子館長。至此陳教授奔走、策劃了一兩年的大計畫,成為一場夢。
爭取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失敗,陳教授開始專注他的本職,偶爾見面,仍是滿腔抱負,他特別關注垃圾問題,提出一些很特別的點子。他是興大環工系的創系系主任,後來還與夫人江瑞湖教授共同署名,出版《環境科學概論》(大中國,2000)。
2002∼2004年,我負責科月編務期間,陳教授曾出席過一次編委會,會後我送他去搭捷運,他因膝關節退化,有點步履不穩。2009年底,預備為科月寫篇生肖文〈庚
寅談虎〉(科月2010年2月號),思及《自然》雜誌第二卷有一篇〈廈門獵虎〉,譯自日本學者大島正滿的《動物奇談》,那本書是我在舊書店買的,為了掃圖放在臺中編輯部。我打電話給陳教授,看看能不能找到那本書,如找不到,就寄一本載有那篇〈廈門獵虎〉的刊物給我。
陳教授聽出是我的聲音,十分高興,希望我能到臺中一敘。至於大島正滿的《動物奇談》,他沒印象,可以到他的書庫找找看。2009年12月某日,偕內人南下,陳教授的膝關節退化得更厲害了。他已不再編書,但書庫不知較當年大上多少倍,從層層疊疊的書架中找一本書談何容易?我取出第二卷合訂本,解決了〈庚寅談虎〉的問題。
取了合訂本,由陳教授的公子開車,到大甲的一家餐廳午餐。在座的有陳教授夫婦和他們公子,以及我和內人。席間不知何故談到時局,陳教授的眼睛突然亮起來,說他曾寫信給馬英九,建議聘請宋楚瑜出任行政院長,馬英九未回覆,最近又寫了一次,他說:「如果不回我信,為了國家,我還要寫。」陳教授已上了年紀,但內心還是熱的。
2011年5月,我的健康出過一點狀況,以為人生即將走到盡頭,希望在天黑前能夠多做點事,沒有心緒和老朋友們聯絡,當然也包括陳教授。其實天黑要經過好幾個門檻,我的反應過度了。遽然得知陳教授於兩年前過世,拉雜寫出些往事,如有失誤之處,陳教授地下有知,其知我諒我。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4月號/2022 第628期:生物資訊大解碼
特別價
$237
科學月刊 3月號/2022 第627期:天涼泡湯趣!
特別價
$237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