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1-01灌溉名為「科學普及」的大樹 李旺龍教授專訪 623 期

Author 作者 羅億庭/本刊編輯。

讀過許多物理學知識的你,一定對法拉第(Michael Faraday)這個名字不陌生。雖然法拉第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為電磁學、化學研究做出的許多貢獻,但其實他在1825年起,於皇家學會(Fellowship of the Royal Society, FRS)舉辦的星期五演講(Friday Evening Discourses)與聖誕講座(Christmas Lectures),大大影響了當代的「科學傳播」歷程。

在資訊流通且發達的21世紀,科學普及、科學傳播、科學素養等想法逐漸為公眾所重視,不過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投身科普領域近20年,陸續舉辦過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等活動,更開設過「科學行銷概論」課程的成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學系教授李旺龍,將與我們分享這些年他參與科普活動的許多心得與想法,一起來看看他怎麼說吧!

成大敘事力計畫,跨領域學科學

成功大學自2019年開始舉辦的敘事力計畫,期望學生能透過跨領域合作的方式,具備綜合敘事、設計思考、問題解決能力。其中,李旺龍教授開設的「科學行銷概論」希望同學能結合既有的系列科普講座,透過教學、實作,激發具有科學背景的學生對於科學傳播的興趣,更邀請許多校外專業人士說明行銷技巧,期望帶給學生更多不同的想法,提升他們的科學敘事能力。

李旺龍教授更分享了敘事力計畫的其中兩門課程內容,例如這幾年課程中有許多不同的分組活動,也曾與偏鄉學校合作,請同學分組設計動手做教學內容,讓當地小朋友能一起同樂。雖然後續因疫情影響,學生無法成功前往偏鄉進行實地教學,但仍在過程中學習到不少實用的技能。此外,也有地科系、建築系、博物館的老師透過課程,指導學生參與展覽策劃,舉辦了「早期的地球──前寒武紀期」成大特展,展覽與臺南奇美博物館、臺中科學博物館合作,並租借各種不同的化石標本於成功大學博物館1樓展出。

疫情是否會改變科普活動的進行?

去(2020)年起席捲全球的疫情,是否會對科普活動的進行產生影響?「有,但這也是一個刺激!」在聽了問題後,李旺龍教授迅速且堅定地回答道。受到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影響,各地封城、隔離、減少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而科普傳播活動也不得不改以線上方式進行。……【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