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1-08-02留住魚翅的波紋 鯊魚保育Congratulafins公民團體專訪
620 期
Author 作者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 樂在邊避開知識的詛咒,邊撰寫生物科普文,希望大家能透過認識進而愛上生物多樣性的美。
還記得上一次吃到鯊魚是什麼時候呢?是幾天前、幾個月前,還是幾年前呢?也許在幾小時之前,你才剛剛使用過鯊魚產品喔!
「怎麼可能?都說吃鯊魚不僅會破壞生態,牠們作為海洋生態系中的頂級掠食者,體內也累積了相當濃度的重金屬,而且魚翅又那麼昂貴,我已經好幾年沒吃過鯊魚了!」沒錯,「拒吃魚翅」近年來在保育團體不斷呼籲下,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共識,不過鯊魚製品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出許多。
除了傳統的魚翅之外,鯊魚肉也會以魚排、鯊魚煙,或是魚漿製成的魚丸、魚板、黑輪、火鍋料等形式出現在餐桌上;此外,從肝臟提煉的魚肝油及骨骼提煉的軟骨素,更是許多營養保健食品的亮眼主打成分;而同樣從肝臟萃取的「鯊烯」,不僅在化妝品中具有抗氧化、保濕等功能,也是製造疫苗的重要佐劑之一。
從食用到藥用,人類利用鯊魚的歷史與文化既多樣且悠久。在爬梳議題時終究會發現,不論是保健食品或醫藥製品,人們在生技工業更進一步之前,似乎難以避免「吃」鯊魚,因此如果只將鯊魚議題聚焦在「魚翅」身上,不免稍嫌狹隘,而進一步想要叩問的也並不是「該不該吃鯊魚」,而是「你想怎麼吃鯊魚」。或許在臺灣,我們可以從兩位攜手保育鯊魚的女性開始說起。
喜好鯊魚一拍即合
「啊!原來鯊魚是這樣被利用的。」Christina在看著紀錄片《救鯊行動》(Sharkwater )時,不禁想起了從前搭乘海研二號前往大阪的航程中,第一次看到鯨鯊在水面下緩緩擺尾時,心理揚起的悸動。
Christina從大學時期開始,不論是潛水或是做研究都與鯊魚一同泡在水裡。在理解了鯊魚的處境之後,自然也從事一些相關的募款活動,希望能替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在她的熱情號召下也吸引了不少好友支持,原以為自此能帶起更多人關注鯊魚,卻在2007 年參加一場摯友的婚禮時,赫然被餐桌上的魚翅澆了一盆冷水。
原來摯友雖然在這期間持續捐款、支持著她的行動,卻未曾真正理解「魚翅」不是一項環境友善的產品。……【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