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4-15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原理與臨床試驗成果
472 期
Author 作者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堂專欄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喜歡虎斑、橘子、白底虎斑和三花貓。
2021.06.15作者補充:諾瓦瓦克斯(Novavax)於2021年5月14日發布預印本於medRxiv。由英國約一萬五千名受試者結果顯示,諾瓦瓦克斯疫苗保護力約89.7%(有症狀感染),若檢視α變異株(B.1.1.7,英國)的保護力則約86.3%。 而在不良反應中,其發燒、頭痛、疲倦之比例,皆比莫德納(Modern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疫苗少。 此結果帶給人類極大的希望,諾瓦瓦克斯可望成為COVID-19的疫情裡,第一支蛋白質類型的疫苗。
對抗COVID-19的疫情,疫苗研發眾所矚目。已問世的COVID-19疫苗已有mRNA、腺病毒等類型,尚有一個重要的類型──蛋白質疫苗尚在研發階段。蛋白質疫苗的使用相當廣泛,如:B型肝炎、HPV疫苗,都是注射病毒的蛋白質,引起免疫反應。此類型疫苗特別適合「病原體難以培養」、「對疫苗內含DNA或RNA有疑慮」等情況。
這次的COVID-19疫情裡,諾瓦瓦克斯(Novavax)率先完成了蛋白質類型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本文即著重介紹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發展與特色。
剛開始的時候,疫苗分成兩派……
疫苗從18世紀末,第一支牛痘疫苗由詹納(Edward Jenner)種下,一路發展至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疫苗內含物主要發展成兩種來源,分別是「弱化的活病毒」活性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和「死病毒」不活化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s)〔註〕。
• 活性減毒疫苗:盡可能地接近「自然感染→白血球看到病毒」,讓模擬野生病毒的遺傳物質進入細胞,竊取轉錄、轉譯程序,在細胞表面產出關鍵的病毒蛋白。白血球看到散布在細胞表面和體液裡的病毒蛋白,辨認病毒蛋白、啟動免疫反應。
• 不活化疫苗:僅擷取「自然感染→白血球看到病毒」的後半段,讓死掉的病毒注射到人體。白血球看到散布在體液裡的病毒,辨認關鍵的病毒蛋白、進而啟動免疫反應。
發展「死病毒」策略,是因為面對高毒性、高度致殘性病毒時,若選擇「弱化的活病毒」策略,將活病毒打進人體,風險仍然過高。然而,即使採用「死病毒」方針製作疫苗,仍發生過慘烈的醫療事故:1955年的「卡特疫苗事件」(Cutter Incident)。當時卡特製藥廠製造預防小兒麻痺的沙克疫苗,生產發生失誤,疫苗中混入活病毒,最終導致200名兒童癱瘓、10人死亡。
使用病毒製造疫苗隱藏的高度風險,讓科學家重新思考製作疫苗的策略。其中一個思路在於白血球並非辨認整顆病毒,而是分別辨識多個病毒蛋白、進而各自發展對付它們的抗體。若選出最關鍵的病毒蛋白製作疫苗,以此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高濃度抗體並且能有效中和病毒,也就能達到原本的目的。如此不使用完整病毒,只注射關鍵蛋白的「極簡風」設計,不就是科學家心中完美的神兵利器了嗎?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泣)
加入「佐劑」增強蛋白質疫苗的效力
最早期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發現,「極簡風」設計的疫苗,無法引起足夠強的免疫反應。原因可能在於純粹的病毒蛋白,無法完整模擬「病原體入侵者」的樣貌,也無法模擬「細胞正遭受感染破壞」的警告訊息,因此不足以誘發出理想中的免疫強度。
因此,疫苗需要佐劑(adjuvant)的幫忙。
1924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拉蒙(Gaston Ramon)觀察發現,生產白喉、破傷風毒素抗體用的馬匹,若注入毒素的傷口化膿,那麼馬兒體內的抗體反而比較高。然後他嘗試著把麵包屑、木薯粉、澱粉等一起打打看,發現能引起局部發炎的物質,能有效促進抗體的產生。而1926年,英國的格蘭尼(Alexander Glenny)發現明礬(鋁鹽化合物)也能提升抗體產生的效益。1932年,鋁鹽化合物正式成為疫苗的佐劑,並持續使用至今。現行HPV疫苗、中國科興COVID-19疫苗也用鋁鹽作為佐劑。
佐劑對疫苗設計、公衛政策有著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優秀的佐劑能夠降低疫苗裡病毒蛋白的用量,減輕製程壓力、加速疫苗生產速度。且部分族群如:嬰幼兒、老年族群等,其體質較難被誘發出保護力,而佐劑的使用,可較安全地提高體內抗體的濃度。
佐劑歷經近百年的研發,功能可分為三類,分別是讓局部組織發炎/受損(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type adjuvants,DAMP)、模仿病源體入侵的訊號(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type adjuvants, PAMP),和讓白血球更有效地捕獲疫苗(particulate adjuvants)等類型。現代的佐劑通常會混合多種功能,讓疫苗的功效極大化。
那本文的主角,COVID-19的疫苗呢?
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研發
在COVID-19疫情之下,多數疫苗公司鎖定的抗原,都是冠狀病毒SARS-CoV-2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而專門研發蛋白質類型疫苗的諾瓦瓦克斯亦是如此。
從本世紀初的SARS災難後,科學家開始研究冠狀病毒。從病毒對人類細胞的感染史中發現,棘蛋白和細胞表面受器結合後,結構將產生變化,進而融合病毒外膜和人類細胞膜、達到病毒入侵細胞內的目的。而依據對過往冠狀病毒如:HKU1-CoV,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科學家觀察到,融合前(prefusion conformation)的棘蛋白結構,將可誘發動物體內更高的抗體 。因此融合前的棘蛋白非常有機會就是COVID-19蛋白質疫苗的最佳抗原選擇。
但是,棘蛋白若單獨存在,融合前結構並不穩定,容易自然形變、被酵素分解。因此,少數COVID-19疫苗設計抗原選擇了棘蛋白,會對其中的胺基酸進行修飾。如諾瓦瓦克斯疫苗將K986和V987都改成脯胺酸(P),讓融合前的結構更穩定,也將原先容易被酵素分解的位置改為682-QQAQ-685,賦予抵抗酵素分解的特性。此類修飾希望讓疫苗的棘蛋白,在人體內維持穩定的融合前形態,以期刺激人體內抗體產生最大化。而諾瓦瓦克斯的科學家,測試了超過二十個版本的棘蛋白,終於找到結構最穩定的胺基酸序列,就此,準備進入下個階段──大量生產。
輝瑞-BNT(Pfizer/BNT)、莫德納(Moderna)、諾瓦瓦克斯(Novavax)和高端(Medigen)之抗原胺基酸序列。圖/作者厲害的大學同學
蛋白質疫苗的大量生產
要大量生產蛋白質疫苗,在優化目標病毒蛋白質形態後,下一個階段便是大量地生產該蛋白質。曾有一度此類蛋白來源,是從患者體內萃取,但因安全性、穩定性等因素,逐漸轉向採用其他生物細胞大規模生產。蛋白質生產最常見以酵母菌培養,而部分疫苗選用了動物──昆蟲細胞來進行培養,代表案例便是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GSK)的HPV疫苗保蓓(Cervarix),和諾瓦瓦克斯的COVID-19疫苗。
生產諾瓦瓦克斯疫苗的關鍵病毒蛋白質細胞株(Sf9),來自於一種臺灣近年來熟知農業害蟲──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巢。科學家確認目標蛋白質後,將修飾後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的基因, 剪輯入桿狀病毒(Baculovirus),再以帶有此基因的病毒感染秋行軍蟲細胞。至此,農業害蟲搖身一變,就成了生產疫苗關鍵抗原的最強供應商了。
秋行軍蟲細胞產生了棘蛋白後,科學家將其與奈米粒子混合,形成一顆顆大小約30∼40奈米(nm)、表面釘滿棘蛋白的奈米粒子。過往的研究發現,模仿病毒的奈米顆粒(virus-like nanoparticles, VLPs)設計,能提升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加抵達淋巴組織的效益。
而如前所述,蛋白質類型疫苗的設計裡,另一個關鍵是佐劑系統。常見的佐劑有:鋁鹽化合物(如保蓓HPV疫苗)、核酸(如高端COVID-19疫苗)等。而諾瓦瓦克斯疫苗的佐劑來源則是樹皮,更精準的說法是皂樹(Quillaja saponaria)的樹皮萃取物──皂苷(Saponin)。
皂苷同時帶有親水和疏水端,所以曾被用於清潔當肥皂用,現在主要用於疫苗和食品添加劑中。皂苷屬於讓局部組織發炎/受損類佐劑,同時能和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中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表面受體結合、活化樹突狀細胞;且能協助病毒蛋白質透過第一型MHC(MHC class I)來呈現抗原,進一步誘發免疫力。諾瓦瓦克斯將皂苷、膽固醇和磷脂質混合,組成了大小約40奈米的粒子,作為Matrix-M佐劑系統,並期許能在COVID-19疫苗的使用上,達到用更少的抗原、獲得相同強度免疫力的效果 。
(參考資料:Dai & Gao (2021) )
最終獲得的蛋白質疫苗編號 NVX-CoV2373,通過了高溫、極限酸鹼、攪拌等惡劣環境考驗,依舊保持優秀的穩定性。就此,準備進入下個階段──動物實驗。
諾瓦瓦克斯分別於受試的獼猴接種了低/中/高濃度抗原(每劑2.5/5/25 μg)。測試其血清抗體對活病毒的辨認能力;同時刻意讓獼猴感染,再觀察上、下呼吸道的組織切片。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接種諾瓦瓦克斯疫苗後,獼猴體內抗體能有效中和病毒。而在感染後,病毒對肺臟損傷層面,安慰劑組出現中至重度的發炎情況、血管週邊和肺泡皆有白血球聚集,顯示病毒感染對獼猴的肺臟產生傷害;而在低、中濃度抗原的動物中,觀察到中度至輕微的發炎反應,在高濃度抗原組裡,支氣管、肺泡和血管都顯示正常。
冠狀病毒表面的棘蛋白,是研發蛋白質疫苗的重要標地。(NIH)
諾瓦瓦克斯臨床試驗成果
延續著動物實驗的成果,諾瓦瓦克斯在2020年5月,於澳洲展開了第一、二期的人體臨床試驗。
受試者接種的疫苗分成中/高濃度抗原(每劑5/25μg),同時加入是否使用佐劑的變因,試圖推測在三期臨床試驗中,應選定的抗原濃度,以及佐劑能否人體大幅增加抗體。
澳洲的第一、二期臨床結果發現,在安全性方面,沒有嚴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含佐劑之組別感到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疲倦的比例較高;症狀通常兩天之內會減退。第2劑之產生不良反應的受試者,通常較第1劑普遍。
而在生成抗體方面,和無佐劑的組別比較,添加佐劑能讓受試者體內的抗體呈現幾何式成長。有佐劑的協助時,接種者體內的抗體可超過無佐劑受試者的100倍,強度接近曾罹患COVID-19重症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同時也觀察到在佐劑的協助下,中、高濃度抗原所產生的抗體,其強度相似。歸總下來,諾瓦瓦克斯第一、二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
1. 佐劑能協助降低疫苗內抗原所需之用量;
2. 疫苗產生的抗體強度,和曾患重度COVID-19康復者相仿。
高度正向的研究顯示,蛋白質類型疫苗將是擊敗這場世紀大瘟疫的利器之一。
諾瓦瓦克斯於2021年3月11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第三期試驗的最終結果。英國約一萬五千名受試者顯示,諾瓦瓦克斯疫苗保護力約96.4%(有症狀感染),若檢視英國變異株(B.1.1.7)的保護力,也有約86.3%。此結果帶給人類極大的希望,諾瓦瓦克斯可望成為COVID-19的疫情裡,第一支蛋白質類型的疫苗。同時也鼓舞了亦屬於同類型的臺灣高端疫苗和古巴疫苗的發展。
在可期的未來裡,我們將可看到一顆顆秋行軍蟲的細胞,努力地生產著蛋白質,幫助人類挑戰流感、HIV等疾病,協助人類克服前所未有的頑疾。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註〕病毒不被視為生物,因此並沒有「活著」或「死亡」的狀態。但為求容易理解,本文將仍帶有活性、可感染細胞的病毒視為「活病毒」。
參考文獻
1. Ian R. Tizard, Adjuvants and adjuvanticity. Vaccines for Veterinarians, 2021.
2. Cheryl Keech et al., Phase 1–2 Trial of a SARS-CoV-2 Recombinant Spike Protein Nanoparticle Vaccin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 Meredith Wadman, Will a small, long-shot U.S. company end up producing the best coronavirus vaccine?, Scienc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