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1年
- 615期-臺灣防疫大作戰!(3月號)
文章專區
2021-03-01從疫情防堵到全民皆兵,科學為我們服務了什麼?
615 期
Author 作者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目前為文字與聲音工作者。
前(2019)年底開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陸續爆發,不僅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威脅,也間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疾病蔓延的這一年裡,在公衛與醫療專業的積極介入下,臺灣從入境篩檢到全民防疫措施一路嚴格把關,才使疫情得到控制,也讓臺灣人民免於社區傳播的危機。
雖說臺灣在教育、工作及商業活動等方面,和其他國家相比,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我們仍不能排除緊急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天,臺灣也遭受病毒襲擊、防無可防時,我們如何繼續「好好過日子」?政府又該祭出什麼樣的政策,來因應這樣的危機?普羅大眾如你我,除了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還能再做什麼樣的努力?
這次,我們採訪了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葶葶、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特聘教授周碩彥,以及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賴以威,分別在教育模式、資訊平台與科普工作上分享他們的發現和經驗。
(123RF)
從實體面會到鏡頭的兩端─遠距教學甚至讓學習成效更好
去(2020)年,全球有180幾個國家因疫情關係停止學校活動,甚至關閉學校,共有超過13億的學生因此無法上學。在疫情相對不嚴重的前提下,臺灣各級教育,至少在授課跟出席上,反倒一切如常,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張葶葶表示,雖然臺灣目前的狀況還好,但疫情仍有擴散的風險,所以就需要做足準備。
臺灣中小學在過去一整年裡,原則上都還是以實體授課為主,大學部分則依照各校狀況、班級人數與學校應對等,決定是否改為遠距教學,基本上分成兩種形式──觀看直播或預錄影片。
直播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師跟學生不會待在同一個空間裡,但還是有機會互動、交流,其實跟到教室上課差不多,還不用出門。……【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