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編輯室
正視你的恐懼
一點風吹草動就跳起來的驚弓之鳥,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勇者,或許常被我們賦予膽小和勇敢這兩個相對的形容詞,似乎也讓「害怕」成為負面的詞彙。然而,不只是人類,其他動物也會有恐懼的表現與反應,並沒有在演化中消失,那麼恐懼感對生物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
在這一期《科學月刊》中,我們試著去探討恐懼感從何而來。對於生物而言,最初可能只是在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下,演化出來為了保護自己,不盲目衝向危險的機制。但到了現在人類主宰世界,我們依舊會恐懼,害怕比自己渺小許多的蟑螂、蜘蛛等生物,或是對看牙醫、打針等事情避之唯恐不及;也同時害怕無邊無際的黑暗,甚至是包括鬼在內的超自然現象。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恐懼的程度有所不同,表現出來的樣態也不盡相同。
即將進入農曆七月,也就是鬼門開的鬼月。恐懼,成為這個時期重要的電影商機,許多恐怖片、鬼片選擇在這個期間上映,觀眾買票入場享受「被嚇」的快感。我們明明知道這些嚇人的鬼是人所扮演,卻仍在劇組安排好的橋段中嚇得花容失色。這些讓人恐懼的橋段,仰賴拍攝鏡頭安排、後製剪輯的巧手,讓這些畫面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好像看著電影的我們也正親身經歷主角面對的恐怖事件。
恐怖片最常使用的其中一個元素,常讓人聽得雞皮疙瘩全豎起來的「尖叫聲」,也是人在恐懼時常出現的反應之一。這個可能巨大、尖銳的聲音背後想要傳遞什麼樣的訊息?又或者希望引起聽者什麼樣的反應?
而我們看完恐怖片的那些夜晚,特別容易胡思亂想,即便睡著後還可能又陷入驚嚇連連的惡夢之中。那些讓我們睡不好的惡夢,經過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竟然有幫我們舒壓的功能!但是如果夜夜惡夢纏身,那我們就真的只能去接受治療了。
講到鬼,大家或許認為這不在科學能討論的範疇中。但這次,我們邀請物理學家試著用目前的科學認知,來談「鬼」和超自然現象。來吧!這次讓我們一起正視「恐懼」,好好認識我們的本能,也一起探索我們未知的世界。
副總編輯 趙軒翎
News Focus
04 來自外太空的新朋友 肉眼可見的新彗星!/山崩會引起地震嗎?
05 空氣汙染會提升嬰兒死亡率?
06 深海中的火山如何爆發?
07 冥府行星不再只是假想天體?/照射紅光可改善老年視力衰退
封面故事
08 封面引言
10 封面故事一:怕蟑螂怕黑怕鬼 人為什麼會恐懼?/張鈞惠
14 封面故事二:解密打擾你睡眠的可怕惡夢/蔡宇哲
18 封面故事三:以前尖叫是為了活下來,那現在為什麼我們還尖叫?/黃揚名
22 封面故事四:這世界上有鬼嗎?用粒子物理學分析超自然力量/鄭宜帆
26 封面故事五:恐怖片如何製造恐懼?—訪《女鬼橋》導演奚岳隆、《粽邪》剪輯師高鳴晟/Maple
32 顯 影1:鬼面蛛/游崇瑋
科學‧出走
34 科教館重新開張!STEAM常設展、科學劇等你體驗/謝育哲
思辨之評
36 自太空落下 從長征五號B看太空殘骸墜落/黃楓台
38 日籍留學生篩檢陽性 Ct 值37.38 是什麼意思?/林翰佐
專 欄
40 數不勝數:排隊也要有效率—排隊理論讓等待不再浪費時間/王家禮
44 格物致知:量子的開端—普朗克的黑體輻射研究/張峻輔
50 生生不息:我能當分類學家嗎?會面臨什麼挑戰?/林千翔
54 物換星移:農曆上的小字是什麼?從二十四節氣看季節與氣候/陳子翔
58 顯 影2:金天獎
精選文章
62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許家偉
66 血管中的「鐮刀」:紅血球異常的遺傳疾病/賴昭正
70 微光區的海底花園—中光層珊瑚生態系/林玉婷
74 科技大補帖:5G不只是商場上的戰爭,更將改變你我的生活/林貞妤
78 書 摘:《我,為什麼會這樣?》
80 訂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