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10-01要穿越時空,該用時光機、黑洞還是蟲洞? 586 期

Author 作者 欒丕綱/中央大學光電系 副教授。畢業於成功大學 物理系與清華大學物理所, 2002 年起任教於中央光 電。研究興趣:光子晶體、 超穎材料、變換光學、拓樸 光子學。
作為一個電影或戲劇的分類,「穿越時空」與「改變歷史」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主題。好萊塢賣座電影中屬於這個類別的多不勝數,近年流行的穿越劇也沒有浪費這個題材。究竟電影或小說中那些穿越時空的劇情有沒有可能實現?如果可能,要如何實現?

大部分的時空電影對於時空轉換只是隨意地給一個說法,並不顧慮是否在物理上可行或可能。在《回到未來》系列電影,每當博士發明的時光車車 速達到時速 88 英哩時,就會出現幾道閃光,然後車子與駕駛就會被轉換到他們選定要到達的時代。在《穿越時空愛上你》( Kate & Leopold)裡,女主角凱特(Kate)在時空之門開啟 的時段跳下布魯克林大橋,就穿越到了男主角李奧(Leopold)所屬的年代。在《你的名字》裡,時間線上相差3歲的男女主角立花瀧與宮水三葉會在睡夢中不自覺的交換身體,而瀧在喝了三葉的口嚼酒後,就穿越回到她的家鄉被彗星毀滅之前,去阻止這場浩劫。

不過,有越來越多的時空電影開始注重物理機制與邏輯一致性,希望能夠在盡可能不違反物理定律的條件下,達到劇情需要的神奇的效果。

1997年的電影《接觸未來》( Contact) 是根據著名天文學家與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的同名科幻小說《接觸》改寫。劇中,艾麗.愛若威(Ellie Arroway)博士發現了來自織女星的一系列強烈信號,經過解碼後可以製造某種機器,將人送進一個連結地球與織女星的蟲洞 (wormhole),與26光年外的織女星人接觸。

小說中本來預設的時空連結管道是黑洞(black hole); 不過,薩根對於自 己的構想是否在物理上可行沒有把握,於是求教於加州理工大學的廣義相對 論專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教授(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索恩指出黑洞有許多危險與未知的特性,不適合作為時空隧道,而應該使用蟲洞,於是電影與小說都採用了索恩的建議。

而在 2014 年的電影《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裡,為了解決地球因氣候變遷不再適合居住的問題,人類透過在土星附近發現的蟲洞去尋找適合人類殖民的星球。男女主角一行人透過蟲洞,拜訪了繞著「巨人 (Gargantua)」黑洞公轉的「米勒行星(Miller's Planet)」。劇情中多次呈現了巨人黑洞令時間大幅度變慢的現象。首先是在組員的對話中,提到米勒行星上的1小時是地球上的7年。雖然探勘米勒行星的組員只在 該星球上待了3個多小時,回到太空船永續號(Endurance上卻發現已過了23年,而留守在船艙內的組員羅米利(Romilly)已變成一位老先生。 最後當男主角再度被送回到地球時,發現自己的女兒已是高齡婦人,而他自己卻沒比當初出發時老多少。


瞭解相對論才能穿越時空


要理解前述電影中「黑洞」與「蟲洞」的時空效應,得先介紹一點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的是重力(萬有引力),是現代宇宙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基礎。這理論經歷了許多的實驗觀測檢驗,其中最經典的包括:水星繞太陽公轉軌道的進動、遠方星光的傳播路徑被太陽重力場彎曲、重力場使時鐘變慢,以及光線逃離重力場造成頻率紅移等。最近幾年,幾次有關重力波的觀測結果(分別來自黑洞與中子星)更確認了廣義相對論對重力波的預測是正確的。

 
這個理論並不把重力視為一種力,而是時空彎曲的表現。如果要在牛頓重力理論的術語中,找到它們與廣義相對論術語的對應,那麼「重力勢(單位質量的重力位能)」約略對應「度規(metric)」,這是決定時空度量 的一組量,它們影響時鐘的快慢以及一把直尺受重力影響的伸縮。牛頓重力場或重力加速度(單位質量所受的重力)大致對應度規隨空間位置或時間的變化率,在廣義相對論與微分幾何中被稱為「克氏符號(Christoffel symbols)」。牛頓理論中的潮汐場 (tidal fields)—— 也就是重力加速度隨位置的變化率,則對應時空曲率 (spacetime curvature)。 這些對應並不是完整與精確的,但是已足以說明問題。

根據這些對應,可以知道一個放在地面的時鐘(重力勢較低)會比一個靜止在鐵塔上的時鐘(重力勢較高)走得慢一點。更極端的比較,是一個黑洞附近的時鐘會比地球上的時鐘慢得多,而這就是《星際效應》電影中黑 洞旁的米勒行星上的1 小時是地球上的 7 年的理由。另外,黑洞附近的時空曲率很大,意味著那裏有強大的潮汐場,這就使得在它附近的米勒行星上很容易出現超大海嘯。


掉入黑洞會怎麼樣?


黑洞本身是巨大恆星演化的一種可能結局。當這個恆星在核融合反應的燃料用盡後,如果它所能用以抵抗重力塌縮的一切物理機制都無效(恆星質量超過某一個「臨界質量」就會發生),它就會無限的塌縮下去,形成黑洞。......【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