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3-16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471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李依庭
「我們應該在非洲施打效果較差的疫苗嗎?還是應該尋找加強低溫運送的方法?」位於奈及利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國際衛生青年領袖的研究主任阿德比西(Yusuff Adebayo Adebisi)於接受Nature期刊採訪時問道。

其實,阿德比西心裡很清楚,提供一種針對COVID-19能達到70%保護效力的疫苗是抵抗現今疫情大流行的寶貴工具,尤其是此疫苗價格便宜並且不需保存在極低的溫度中。但是,如果另一種不管是價格或儲存方式都更為昂貴的疫苗,但具有較高的保護效力(95%),那該如何選擇?

在有限的供應與需求限制下,疫苗有效性和運送物流設備、成本等都會影響疫苗的選擇,孟加拉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的衛生經濟學家史慕(Shafiun Shimul)表示,如果想有效控制疫情,就不應只是考慮疫苗的效力,而是要進行多方考量,評估保存與運送可行性,找出最符合施打效益的疫苗。如果政府為了建立冷鏈設備而推遲疫苗接種數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這是現在全球研究人員和政府領導人所面臨的問題,因為他們必須評估並試圖做出決定,哪一種為最有效的方法能結束這場造成將近250萬人死亡的災難。目前已有多種疫苗於多個不同國家施打的臨床數據,最新的研究結果中顯示,美國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所製造的疫苗效力約95%,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製造的疫苗效力約70%。

但憑這些臨床結果並無法直接比較疫苗的有效性,賓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肯尼迪(David Kennedy)表示,每種疫苗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且不同試驗的標準定義也會有所不同,如輕度、中度或嚴重副作用的相對性。尤其是全球陸續出現多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之下,在不同國家、不同時間所進行的研究,都只能初步顯示針對當時或所在地區主要優勢病毒株的保護性,無法完整轉化成具備1或2年的疫苗保護力。

 
去(2020)年12月,南非首次發現501Y.V2或B.1.351的變種病毒株,此病毒株不僅成為現今感染的COVID-19主因,更在世界各國中陸續被發現。儘管臨床數據顯示,大多數疫苗仍存在保護力,但在南非參與疫苗試驗的2000人中,則發現牛津疫苗無法抵擋輕度或中度COVID-19的侵襲。

面對此結果,南非政府於今(2021)年2月7日宣布,暫停推出牛津疫苗,國際醫療非營利組織健康伴侶(Partners In Health)的首席醫療官穆克吉(Joia Mukherjee)表示,如果疫苗不能對付南非變種病毒,便不得不改變戰術。然而,內羅畢大學(University of Nairobi)傳染病學家阿吉安(Loice Achieng)卻認為,非洲某些地區尚未完全被變種病毒入侵,且牛津疫苗仍可預防嚴重COVID-19,不應該完全停止施打。

由於病毒變異瞬息萬變,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Oswaldo Cruz Foundation)的公共衛生研究人員波薩斯(Cristina Possas)表示,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目前無法準確比較這些疫苗。首爾國際疫苗研究所金(Jerome Kim)也表示,就目前而言,對於在哪種環境下使用哪種疫苗的策略性施打相關數據根本不存在。因為,或許在幾天、幾個月後,病毒又將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新聞來源
Heidi Ledford, Why COVID vaccines are so difficult to compare, Nature, 20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