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3-15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471 期
Author 作者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堂專欄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喜歡虎斑、橘子、白底虎斑和三花貓。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逾一年。各地紛紛傳出在地的優勢變異株,進一步引起我們對變異株傳播力、疫苗效力的擔憂。本文將簡述較常被討論之變異株,闡述它們對疫情與疫苗可能之影響。
層出不窮的病毒變異株
病毒演化的策略和人類大不相同,它的策略是「複製下一代基因時,有較高的隨機出錯機率」,大量繁衍多樣化的子代,在大自然的篩選下,天擇突顯出最適合傳播、存活的變異株。病毒突變並沒有接受任何指導,而是當時的天擇壓力,讓能適應的病毒流傳下來,越具優勢者的變異株流傳越廣。因此合理推測,在大流行初期,讓傳染力大幅提升的突變,將有助於變異株快速感染尚無抗體的人類;而如果當人類以疫苗達到群體免疫,那時最能流傳的病毒,將轉變為能逃脫疫苗抗體的變異株了。
COVID-19的病原體冠狀病毒SARS-CoV-2屬單股RNA病毒,複製時有較高的突變機率。而其中棘蛋白(spike protein, S protein)的突變,是科學家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棘蛋白位在病毒表面,是病毒和人體細胞表面受體ACE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結合的鑰匙。病毒藉由棘蛋白和受體結合侵入、感染細胞。換言之,棘蛋白若出現突變,提高與受體的親和力、接觸頻率等,就能推論新變異株感染細胞的能力也將因此提升。
而疫苗的設計,也多半以棘蛋白作為目標;疫苗讓體內出現棘蛋白,訓練免疫系統辨認敵人的長相。若棘蛋白有了關鍵的突變,使人體的抗體對它的結合力降低、甚至完全消失,那麼將會導致疫苗失效、甚至二次感染等後果。
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原為冠狀病毒,表面突起的棘蛋白質如有突變,有可能影響病毒入侵細胞。(123RF)
目前最受關注的變異株,最初的發現地分別為英國、南非和巴西。而從體外實驗、流行病調查中推論,它們幾乎都能提升病毒的傳染力,也造成臺灣的邊境管制、疫苗規畫的壓力。
英國變異病毒株
病毒株「B.1.1.7」最早應在2020年9月的英國出現,隨後展現強大的傳染力。11月時,倫敦的新增感染者僅四分之一和此變異株有關,到了12月,比例已迅速提升至三分之二 。
該變異株倍受關注,最受注目的突變為N501Y,突變位置恰好在棘蛋白的關鍵部位──專門和受體結合的區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此處棘蛋白第501個胺基酸從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 縮寫為N),改變為酪胺酸(Tyrosine,縮寫為Y),此突變因此簡寫為N501Y,本文中討論的另外兩變異株均帶有此突變。而英國變異株另一個突變是棘蛋白第69和70個胺基酸遺失,縮寫記為△69/70。
為了瞭解N501Y的影響,科學家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的探針上,分別黏附帶N501Y突變和原始版本的棘蛋白,慢慢地靠近細胞。待細胞和探針的棘蛋白黏住後,再向上拉。藉由計算棘蛋白脫離細胞表面所需要的力量,評估原始版本和突變棘蛋白與細胞的結合力。結果發現,帶N501Y突變棘蛋白需要較大的力量,才能脫離細胞。換言之,N501Y突變可能讓病毒增加了和受體的親和力,進而提高傳染力。
上述僅為體外實驗的測試,在真實的病人身上,我們得到了更令人擔憂的結果。哈佛大學團隊針對65名患者(其中7名體內為英國變異株)進行頻繁的核酸檢測,數據顯示,儘管英國變異病毒株在人體內的數量高峰值(根據其核酸檢測的Ct值做判斷)沒有特別高;但英國變異病毒株在人體內大量繁殖、複製上升的時間,長達5.3天,而其他病毒株僅有2天。而人體清除變異病毒株也需更長的時間,導致感染英國變異株的整體染病時間將近兩週(13.3天),遠高於其他病毒株的染病時間(8.2天)。更長的病程,不僅加速耗盡國家醫療能量,更讓病毒在人體內有更多機會突變、挑戰免疫系統。
而英國緊急情況諮詢小組在1月21日的會議紀錄上亦顯示,依據各院的報告,感染英國變異株可能有更高的死亡風險、更強的傳染力、更長的臥病時間、更高的死亡風險,不論從何種角度看來,英國變異株都是個高度棘手的敵人。
南非變異病毒株
病毒株「B.1.351」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10月,正式鑑定的發現地是南非的納爾遜曼德拉灣(Nelson Mandela Bay)。2021年1月13日,臺灣出現首例感染南非變異病毒株的境外移入案例。
該變異株最受關注的位置是棘蛋白第484個胺基酸,從麩胺酸(Glutamic acid,簡寫為E),突變為離胺酸(Lysine,簡寫為K),此突變簡寫為E484K。擁有該突變的病毒,可能會逃脫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免疫逃逸」的狀況。科學家使用曾患COVID-19且康復病人的血清,混入原始病毒株和帶有E484K突變的病毒,觀察需要多少濃度的血清抗體才能中和病毒。結果發現,E484K的突變,大幅地增加了預防細胞被病毒感染所需的抗體量,康復者抗體的保護力下降2.4至4.2倍不等,部分康復者的中和抗體濃度,甚至下降至和未受感染者相同的水平。換言之,康復者和接種疫苗者身上具備的抗體,在面對南非變異病毒株時,可能無法保護人體,將發生二次感染,或接種疫苗後依舊被感染的困境。
巴西變異病毒株
病毒株「P1」在今(2021)年1月10日,於日本羽田機場的例行篩檢裡,在四名具有巴西旅遊史的入境感染者體內驗出。2021年1月21日臺灣出現首例確認感染巴西變異病毒株的境外移入。該變異株也擁有E484K的關鍵突變。而該變異株被慎重檢視的原因是,巴西亞馬遜地區最大的城市馬瑙斯(Manaus)的疫情。
該城市被新型冠狀病毒嚴重侵襲,至2020年10月,預估約四分之三人口已被感染;儘管多數居民已被感染,但該年12月中旬起,新增病例、住院人數反而快速增加。反常的現象推論可能和新型變異株有關。科學家檢視該城市從2020年3至11月的檢體,尚無巴西變異株的蹤跡;但12月中旬該變異株之比例卻突增至42%。顯示此變異株在當地快速崛起,極可能成為當地優勢變異株,甚至侵入其他國家。
疫苗的效力 會受變異株影響嗎?
目前領跑進入大規模施打階段的疫苗,原理各有差異,包含mRNA(例:輝瑞疫苗)、腺病毒載體(例:牛津疫苗)、蛋白質次單元(例:高端疫苗)等,但其設計的抗原皆源自原始病毒株的棘蛋白,若突變使棘蛋白改變形態,導致需提高濃度抗體才能防止感染,就可能出現抗體濃度不足,進而使疫苗失效的情況。而使用不活化技術的疫苗,由於用原始病毒株作為抗原原料,故面對變異株時,亦有失效的可能性。
面對變異病毒株,科學家徵召已接種疫苗者,透過他們的血清,觀察中和變種病毒的抗體濃度變化,藉此判斷疫苗所引發的免疫力,是否能阻止變異病毒株感染細胞。
輝瑞疫苗
科學家將已接種兩劑輝瑞疫苗者的血清抗體,混入帶有突變棘蛋白的假病毒,觀察中和病毒、保護細胞不被感染的濃度是否因此變化。
目前的實驗比較原始病毒株以及另外三種變異株,分別為N501Y、N501Y+△69/70+D614G(模仿英國變異株)和E484K+N501Y+D614G(模仿南非、巴西變異株)。結果發現,和原始病毒株相較,中和三種假病毒所需的濃度變化,仍在4倍以內、統計上並無明顯變化。顯示輝瑞疫苗所引發的抗體,在面對突變棘蛋白時仍有相當的中和能力。因此推論輝瑞疫苗對抗英國、南非變異株的效果應無明顯變化。
而日前以色列公布大規模全民施打輝瑞疫苗的結果,也間接支持疫苗應能有效對抗英國變異株。
莫德納疫苗
而莫德納疫苗的體外試驗和輝瑞疫苗相同。結果發現接種者的血清抗體,中和英國變異病毒株的濃度沒有變化;但中和南非變異病毒株所需要的濃度卻提高,顯示疫苗的保護效力減少6倍;但可喜之處是,莫德納評估其疫苗效力仍在保護水平之上。
針對南非和巴西變異株的威脅,輝瑞和莫德納都已提出對策,分別為「施打第三劑,以提高接種者體內之抗體濃度」和「研發針對變異病毒株的新疫苗」策略。輝瑞疫苗已著手徵召完成兩劑者,自願施打第三劑,以觀察安全性、抗體等是否有所變化。
牛津疫苗
截至2021年2月26日,尚未出現牛津疫苗對英國、南非變異株效力之已經同儕審核的研究。但由於南非當地疫情,多數由南非變異株引起,而一項未經同儕審核的約兩千人的臨床試驗顯示,牛津疫苗對預防輕/中症的效力不足25%,顯示牛津疫苗可能對南非變異株的效力不佳。南非政府因此宣布停止施打牛津疫苗。
嬌生疫苗
日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釋出的嬌生疫苗申請緊急使用許可之三期臨床試驗文件,間接佐證了嬌生疫苗的效力。
嬌生疫苗之三期試驗國家裡,包含南非。經核酸檢測後發現,南非當地的受試且被感染者,約94.5%為南非變異株所導致;因此嬌生疫苗在南非當地的保護力,可被視為該疫苗對抗南非變異株的效力。
而嬌生疫苗整體受試者的保護力為66.9%;單獨檢視南非當地的受試者,其保護力為52%。可以發現,嬌生疫苗對南非的受試者保護力較弱。因此可間接推測,南非變異株可能削弱了嬌生疫苗的保護力。
諾瓦瓦克斯疫苗
和嬌生疫苗相仿,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也透過檢測單一國家受試者被感染的病毒株、疫苗最終保護力,間接推測疫苗效果。公司新聞稿資訊顯示,疫苗整體保護力約89.3%;若僅檢視對抗英國變異株的保護力約85.6%。而在南非當地,保護力降至僅60%(此數據單指HIV陰性族群。因南非國內的HIV感染比例極高,而HIV病毒可能會影響免疫力,故在南非的疫苗試驗,多會再區分HIV陰性和陽性組別)。因此間接推測,英國變異株對諾瓦瓦克斯疫苗應無明顯影響,但南非變異株可能削弱了諾瓦瓦克斯疫苗的保護力。
綜上所述,在眾多的突變中,的確出現部分會影響疫情的變異株。如N501Y等突變,使病毒有了更高的傳播力。而E484K等突變,更讓疫苗的效力受到了挑戰。但我們不應恐慌,因為再多的突變,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依舊是飛沫、接觸傳染。而未來即使接種疫苗,我們仍應維持良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從根本上降低病毒接近人體的機會。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
世界各國對應COVID-19已有許多疫苗陸續施打中,但變異株的出現是否會影響其效力尚待時間全盤揭露。(123RF)
延伸閱讀
1.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s.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1/01/28.
2. Stephen Kissler, et al., Densely sampled viral trajectories suggest longer duration of acute infection with B.1.1.7 variant relative to non-B.1.1.7 SARS-CoV-2, Preprint, 2021.
3. Sonia Jangra, et al., The E484K mutation in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duces but does not abolish neutralizing activity of human convalescent and post-vaccination sera, MedRxiv,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