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21-03-01蝙蝠該怎麼分類?是大翼手小翼手?還是陰蝠陽蝠? 615 期

Author 作者 鄭錫奇。周政翰。
目前世界已知的蝙蝠種類共有21科,超過1400種,牠們在地球上生存演化已至少有5200萬年,多數種類的蝙蝠族群量龐大,而且除了南北極地以外,蝙蝠幾乎廣泛分布在每個角落。臺灣近年來也有多種新種、新紀錄種或隱藏種蝙蝠陸續被發現或重新釐清分類地位,包含離島在內,臺灣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至少就有38種。

傳統的蝙蝠分類:大、小翼手亞目

蝙蝠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類,分類上屬於哺乳綱(mammalia)、翼手目(Chiroptera),而依據其體形大小、外部形態特徵與生態習性,如視覺判識或回聲定位,傳統分類會將翼手目區分為大翼手亞目(Macrochiroptera)與小翼手亞目(Microchiroptera),這種分類法也行之有年。

大翼手亞目通常是指舊世界(歐亞非大陸)的食果性狐蝠(或稱果蝠),主要包含近200種狐蝠科(Pteropus)物種。這些物種通常擁有類似靈長類(primate)的良好視力,絕大多數種類在晨昏或夜間活動時,倚重其敏銳的視覺與嗅覺,藉以判斷周遭環境,僅有少數物種會以舌頭震顫發出回聲定位音訊。本亞目的馬來大狐蝠(Malaysian flying fox, Pteropus vampyrus)可謂世界上最大型的蝙蝠,其體重為600~1100公克,體長為20~25公分,雙翼展開達1.5~1.8公尺。

小翼手亞目擁有1200多種蝙蝠,體型通常較小(相對於大翼手亞目種類而言),視力普遍不佳。在夜間活動或覓食時,多以喉部振動的方式,透過嘴巴或鼻部發出超過人耳可分辨音波範圍的超音波,並依靠超音波回聲進行環境或獵物(如昆蟲)的定位。本亞目最小的種類為豬鼻蝠(Kitti’s hog-nosed bat, bumblebee bat, 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體重僅2公克,是全世界最袖珍的蝙蝠。

 


陰蝠亞目的蝙蝠:狐蝠科的臺灣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是臺灣最大型的蝙蝠,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新的蝙蝠分類:陰、陽翼手亞目

然而,近年來許多基因分子研究顯示,上述的傳統分類已無法反映翼手目蝙蝠種類間真正的親緣關係,於是科學家根據分子遺傳資訊等證據,重新將翼手目整理成兩個亞目──陰翼手亞目(Yinpterochiroptera)及陽翼手亞目(Yangochiroptera)。

2013年,一篇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論文,嘗試以分子親緣技術重建哺乳類的親緣關係。研究結果顯示,翼手目的親緣關係樹狀圖區可以被分成兩群,第一群包含原屬於大翼手亞目的狐蝠科,以及原屬小翼手亞目的蹄鼻蝠屬(Rhinolophus)和假吸血蝠屬(Megaderma)等蝙蝠;第二群則包含了原小翼手亞目的鼠耳蝠屬(Myotis)及裸背蝠屬(Pteronotus)等物種。他們發現由喉部振動以發出高頻聲音作為定位的類群,在親緣上沒有辦法被歸納於單一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而是會被分屬在不同類群內。……【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