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1-18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469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
(123RF)
二氧化碳,目前被廣泛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了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影響,1997年,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透過各國的共同努力降低碳排量,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穩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然而,近年來由於人類的經濟發展劇烈,使得碳排放量年年增加,氣溫和海平面更是節節攀升,也導致颶風、熱浪和暴風雪等極端天氣事件頻傳,對人類的生命安全、糧食產量和環境生物多樣性等帶來不小衝擊。
為因應氣候變遷,近年來各國紛紛開始研擬碳定價(carbon pricing)。而碳定價的方式相當多元,國際間主要以推動碳稅(carbon tax)及碳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兩種方式,希望通過稅收,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緩氣候變遷。
有鑑於此,臺灣於去(2020)年7月初,由環保署與英國在臺辦事處共同合作,委由國際知名氣候政策研究智庫——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針對臺灣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及碳定價制度設計研議。並於同年12月,發表「臺灣碳定價之選項(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報告,且刊載於倫敦政經學院網站。
環保署表示,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臺灣的經濟及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全面性分析,同時利用政府及產業的市場準備度(market readiness)進行評估,並衡量可能受影響的關鍵產業。研究報告指出,面對溫室氣體減量挑戰,碳定價工具應逐步導入政策工具中,預計可對臺灣二氧化碳減量目標產生貢獻,以支持綠色成長及轉型。另外,根據此份報告顯示,臺灣碳定價政策可從碳費著手,並建議在初始階段先設定較低的碳費水準,同時建議在碳費明確後逐步提高碳費水準,以確保減量誘因。
不只是臺灣的碳定價研究,報告也指出,碳定價在國際間已被廣泛提倡,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正實施碳定價工具。考量現階段若採排放交易機制的政策設計,可能會面臨市場流動性及競爭力不足的挑戰,反觀碳費的制定則相對容易,可以透過現有的能源及環境費徵收經驗上來實施。
環保署也表示,在這次與國際研究智庫的合作上,不僅表明臺灣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未來更可共同檢視可行的碳減量作為,期望以此為基礎和契機,持續推動臺灣碳排放減量目標。
新聞來源
1. 〈臺英攜手合作 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2020年12月18日。
2. 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