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4-01李森科在中國 532 期

Author 作者 張之傑/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史達林統治時期,蘇聯有位二流的農業生物學家, 因緣際會地成為蘇聯生物學及農學領袖,他就是學棍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 1898~1976)。

李森科以發現冬麥經過低溫處理可以變成春麥(春化現象)知名。春化現象的例子,使他認為「外界條件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地影響生物體,會自然地使生物體發生變異。在相似的外在條件下,那變異會發展和固定下來,成為遺傳性。」他因而提出「動搖的遺傳性」,認為遺傳性可以用改變生活條件的方法加以改變。換句話說,他重拾拉馬克牙慧,認為後天獲得性形質可以遺傳。

 

在麥田做研究,手持麥穗的李森科。

 
據說曾育出三百多個果樹品種的園藝學家米丘林(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 1855~1935),蘇聯建國初期備受推崇。從1930年代起,李森科打著米丘林旗號,開始排斥異己,逐漸躍升為政界紅人。1948年,蘇聯農業科學院召開著名的「八月會議」,李森科聲稱,米丘林生物學是「社會主義的、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的」,而正統遺傳學——摩爾根學派則是「反動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的。」此次會議確立了米丘林生物學在蘇聯學術界的主導地位。

李森科及其徒從絕口不談遺傳學,理由是遺傳學是「唯心的」,是「脫離廣大農業實踐的」,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他們不相信有基因這個東西,也不相信變異的發生是偶然的。他們認為,「生物體是一整體,生物體跟生活條件是統一的,它是在生活條件的影響下發生變異的,它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因此,我們掌握生物發展的規律,就可以控制生物發展的方向。」當時史達林的農業政策失敗,希望藉著李森科的學說(或米丘林學說)提高農業生產。再說,當時蘇共熱衷「洗腦」和「勞改」,李森科的學說正好可以作為這些暴政的依據。要是遺傳由基因決定、獲得性形質不能遺傳,那麼這些暴政除了折磨人,還有什麼正面的「教育」意義?

蘇聯發行的米丘林紀念郵票。

 
在史達林的支持下,李森科這位二流農業生物學家,一躍成為蘇聯農業科學院院長,更成為蘇聯生物學及農學界的領袖,凡是反對李森科學說的,或肯講真話的,都被打成「反革命」。著名農業生物學家瓦維洛夫(1887~1943),就活活被折磨死了。李森科胡攪到赫魯雪夫下台,蘇聯的生物學因而停滯了至少二十年。......【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