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1-01百年歷史的金礦山、廟宇及媽祖遶境慶典金瓜石地區的民間信仰 613 期

Author 作者 王慧珍/1973年生於臺北縣(現為新北市),人類學碩士,任職於博物館,現居金瓜石。
金瓜石位於臺灣東北角,與鄰近的水湳洞和九份合稱「水金九」,曾是臺灣最重要的金礦產區。近130年前,基隆河上游發現沙金,居民溯溪而上進而發現九份小金瓜露頭與金瓜石的大金瓜露頭,開啟了水金九採金熱潮,也吸引了全臺各地的淘金客聚居。由於宗教信仰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因此廟宇及慶典等也隨人群聚居而出現。

若想探索金瓜石地區的民間信仰與祭典,可以從金瓜石的「勸濟堂」開始(也可順道同遊金福宮等土地公廟)。勸濟堂背倚茶壺山(又稱獅子岩山),左有本山右有基隆山,抬頭可見廟宇上方有高35臺尺,重25公噸的關聖帝君純銅大聖像。

關聖帝君手持春秋而坐,俯視著山腳下的聚落,看顧聚落裡的金瓜石子弟們。在礦業興盛的年代,勸濟堂可說是金瓜石地區最重要的廟宇,當時的地方頭人,如黃仁祥、簡深淵和游阿秋等,都積極參與勸濟堂的重建、修繕及慈善事業。金瓜石地區具有百年歷史的媽祖遶境活動、端午節的青草祭(現已停辦)、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關公節(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及金瓜石各里的中元聯合普渡等重要慶典皆由勸濟堂主辦。

 

背倚茶壺山的關公銅聖像。(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提供)


戰後初期勸濟堂的青草祭。(勸濟堂提供)

勸濟堂當初由地方仕紳成立,旨在「代天宣化、扶鸞濟世」,為了改善社會風氣,地方仕紳黃仁祥兄弟與林輭、呂進、李窗聲、陳瑞發和吳金在等人,於1900年扶鸞寫出鸞書《如心錄》。該書有元、亨、利及貞共4部,共計75位列聖仙佛降鸞訓示,訓示內容多是勸諭世人行善去惡,戒除賭博、嫖淫和洋菸(鴉片)等不道德行為,以及因果報應故事等。訓示皆以詩文呈現,沒有漢學根底無法扶鸞,也難以理解鸞書內容。由於缺乏具漢學基礎的鸞生,勸濟堂目前已無扶鸞寫訓的儀式。

在每年農曆3月全臺各地陸續慶祝媽祖聖誕時,勸濟堂會主辦金瓜石全區的媽祖遶境慶典。當天早上,所有鑾轎、陣頭、參與遶境的居民與遊客等,皆會於勸濟堂前集合出發,遶行完金瓜石地區後,再回到勸濟堂。慶典全名為「金瓜石地區恭迎媽祖遶境祈福活動」,目前可參考的最早史料紀錄為1919年的《臺灣日日新報》,當時辦理時間約於6 ~ 7月間,日本人的礦山事務所也以開放的態度支持這項宗教信仰,並給予經費協助臺人辦理遶境,顯示當時和漢間在宗教信仰上的互相尊重與寬容。……【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