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2-01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542 期

Author 作者 林大利/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鳥、樹、書、地圖常常是老婆吃醋的對象。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三贏木材生產模式,為地球森林資源保育努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閃耀光芒的星點逐漸從夜空中淡去,東方的天際隱約翻起魚肚白。此刻的森林深處仍然相當的幽暗寧靜,但是卻能隱約聽見小心翼翼在落葉上窸窣的腳步聲。這裡是南臺灣低海拔山區的淺山森林,經營民宿的劉老闆帶著幾位客人,悄悄地往森林深處走去,似乎已經做足準備,隨時等著伺機而動……

要在枝葉茂密、縱錯交織的林莽中行動相當的不容易,得要先留意腳下和頭上的各種障礙,才有餘力去尋找察覺這些潛伏在某個角落中的野生動物。這樣蓊鬱複雜的森林,卻是能夠容納許多野生動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一種生物對於生存的需求,都有某個最適合的環境條件。這個環境條件,是由許多種環境的特性所綜合而成,例如氣溫、海拔高度、降雨量、光週期等等。假設某一種生物最適合在氣溫20至30℃之間、海拔1000公尺以下,以及年降雨量2000公釐以上的空間中生存。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環境,就稱為該生物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

眼前這片淺山森林,地面上布滿各種不同的草本植物及樹苗、幾乎與胸齊高的各種灌木與小喬木;頭頂上茂密的樹冠層,讓陽光必須擠過極其細小的孔隙才能抵達地面。這樣由許多種植物、枝葉布滿各個層次的森林,通常稱為植群結構(vegetation structure)複雜的森林,或是林相(forest physiognomy)結構完整的森林。植群結構越複雜的森林裡,空間結構也就越複雜,能創造出許多不同野生動物所需要的生態棲位,也蘊藏許多野生動物所能利用的食物資源。如此一來,能夠棲息在森林裡的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就越多。這是「空間異質度理論(spatial heterogeneity theory)」認為複雜的環境中,生物多樣性會越高的想法。

放下獵槍後

劉老闆自小就在南臺灣的淺山森林附近長大,對這樣的氛圍再也熟悉不過了。淺山森林不僅是童年時玩耍的秘密基地,也曾經是獵捕飛鼠的獵場。……【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