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4-01濕地復育 544 期

Author 作者 崔麗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濕地生態學研究。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所長、首席專家。
現今,世界各地的濕地處於不斷退化或即將退化的厄運中,所以濕地的復育越來越重要。不過,復育濕地要講究科學,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明明想恢復濕地,實際上卻讓濕地遭受到更大的破壞。

復育退化的濕地,主要分為生境的恢復和生物的恢復兩大類。濕地生境的恢復包含植物生長條件、動物棲息場所和水環境的恢復。濕地生物的恢復主要是指植物群落、動物群落,與微生物群落的恢復等方面。而濕地植被既能為濕地動物提供食源,又能提供其棲息地,所以濕地植被恢復更是生物恢復的首要環節。

打破濕地復育的迷思

恢復植被≠過度種植
生物賴以生存的各種環境資源,如食物、水源等,都有品質、數量、空間和時間等方面的多重限制,因此不可以無限量供給,在濕地植被恢復過程中,過度種植沉水植物。對於濕地各要素的恢復,都應該有一定的限制,否則最終將導致濕地水體的淤積。

在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內,如果它的植物種類越豐富、結構越複雜,那麼它的穩定性就越高,對外界干擾的抵抗能力也就越強。相反地,如果過度種植單一物種,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濕地植物的種植面積,也就相對應減弱了其他濕地植物的種植量或種類,將會進一步使這單一物種過多且過快生長。

在進行濕地植物復育時,要讓植物的種植數量處於科學的範圍內,適度種植,留給濕地自我恢復調節的空間。比如在北京的西卓家營濕地恢復中,不僅按照不同的水文條件,選擇了不同的植物種類;也在恢復工程中,充分考慮了未來幾年濕地植被的自我繁殖,讓濕地留有一定的恢復空間,做到了對濕地植被的多種模式恢復和適量恢復。

保護濕地≠與人隔絕

在濕地復育工程中,將濕地完全孤立,進行人類無法進入、無法干預的「圈地保護」。比如在城市或近城市區域的濕地周圍,挖溝渠或者建圍欄,阻止人們親近濕地。這樣算是保護濕地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