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06-01啤酒花與中橫公路的小山村 606 期

Author 作者 蔡建福/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去(2019)年 12月中旬的一個晚上,筆者和釀啤酒師傅的家人,一起品嚐中橫洛韶試種的第一批啤酒花所釀製的啤酒。眾人屏著氣息,讓金黃色的汁液在口中隨著綿密的泡沫慢慢化開,釀製過程刻意降低酒精濃度,讓平常不太喝酒的人也都能接受,用自己的酒花第一次試釀的結果,濃郁的香氣令人驚艷,酒的苦度則稍低了一些。

根據幾個月的種植記錄,推測高山的氣候有利於酒花精油的形成,但第一次種植的位置是半日照的山谷地形,採收的時間點也沒有掌握到酒花最成熟飽滿的時刻,這些問題都是今(2020)年種植第二批時需要被精密調整的變項。

洛韶的新農們

洛韶聚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是中橫東段的一處小山村,海拔約1200公尺,僅僅十來戶人家,包含中橫沿線的散戶和一些偶爾回來的住民。原來的住戶多是開闢中橫的退除役官兵及他們的後代,由於太魯閣的山勢陡峭與大陸雲南附近的家鄉十分相似,於是很多人選擇在此解甲歸田,和當地的太魯閣姑娘聯姻,但他們也不忘隨時等候長官的一聲號令,準備反攻大陸。

然而,歲月不饒人,歷經五、六十年的等待,返鄉的目標終究無法如願。滿臉皺紋的榮民伯伯們在這片他鄉作故鄉的山林間逐漸老去。大半輩子辛苦開闢的高山梯田,多半仍由他們的第二代繼續耕作,也有多位離鄉多年後,因考量父母親年事已高亟需照顧,且不忍家鄉田園荒蕪,決定回到山村重新經營農事的「歸農」族群,他們是擁有農地繼承的另一種不同類型的「新農」。

除了為照顧父母而回鄉的榮民子弟,此地區也有退休人員來此租地從農,尋找生涯的轉換,享受田園之樂。這些二代農、返鄉新農與退休新農,在中橫東段這個區域形成一種高山農業的獨特面貌(圖一)。

 

圖一:洛韶高山農業種植現狀。

來自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生存挑戰洛韶區域的高山農業雖已發展多年,但在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山上的農地一併被劃入公園範圍,並進行嚴格的管制。對農民而言,農業生活艱困,地形的陡峭與偏遠,也增加耕作人力與運輸成本,且因天候影響路況,農友們也經常無法順利將農產運出。另外,由於位處國家公園保育範圍內的生態豐富地區,農作物經常遭受山豬、猴子與松鼠等野生動物的侵襲。

由於獸害的問題嚴重,農民們難以和野生動物和平相處,經常使用各種違法捕殺與毒害的方式面對,甚至需要於蔬菜水果採收期間徹夜守著果樹與菜園,並以鞭炮嚇阻牠們。有些農友則在農場豢養狗群輔助驅趕,或是使用防猴網及電牧器等方式防範,但效果皆不如預期。如此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仍無法保障收成,而多數農民所採取的慣行農業耕作方式,也與國家公園的保育目標相違背。面對國家公園的法令及環境保育價值的對立,加上大部分農友對自身特殊身份所引發的信心與認同危機,綜合觀之,亟需一個能兼顧上述問題的解決方式。

 

藉由農事瑜伽找尋出路

從2012年10月開始,東華大學鄉村保存研究室在此地引入「農事瑜伽」,推動一連串的改變。……【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