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07-01LASS的下一步:從環境感測到環境教育 559 期

Author 作者 陳伶志/謝欣紘
LASS(Location Aware Sensing System)是一個網路上的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系統社團,秉持著開放硬體、軟體、資料以及心胸。一開始的初衷是由於伴隨大陸冷起團而南下的PM2.5,隨著人民對於空氣品質的關心日漸萌芽而起,不到一年的時間,LASS已見證臺灣自造者運動的蓬勃發展,從幾個人聚在一起的草創時期到如今已累計超過2000名的成員,從簡單的創意發想演變到如今遍及全臺超過150個感測點,從單純的網路社團發展到全球第一個針對PM2.5的智慧城市系統,LASS至今仍不斷地迅速發展,在各大自造者聚會推廣,也在國際環境會議與其他國家的環境研究學者進行交流,目前我們已成功部署臺北的PM2.5智慧城市系統,並預計在今年內推廣至全臺各大都市,即將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公民科學範例。
 
LASS的最大特色便是開放系統、程式碼與資料。開放系統與程式碼是促成整體系統發展與規模的主因,透過非營利的方式將我們的程式碼與系統開源,不僅能讓更多對於相同議題感興趣的一般民眾能夠自行DIY,也讓有技術背景的人,能夠一起來共同維護、更新LASS的系統、程式。而開放資料的效應,則更隨著LASS參與感測的站點增加與時間累積,已醞釀出充沛的能量,成為下一波LASS發展的重點。在資料流通快速的現代,大數據的分析格外的重要,目前的資料視覺化,不外乎是即時測量的數據,及長時間測量得到的汙染分布、累積圖,掌握的訊息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出藏在數字裡面的寶藏,現在已能從不同地區其PM2.5變化時間軸得知風向的關係。若能夠結合更多的訊息,像是氣象的資料,未來我們甚至能拿現有的資料來做一個污染預測的系統。

另一個LASS的特色,就是感測器的成本、性能和它的體積,為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 成本自然控制在一般大眾可以接受的範圍,且其不佔空間體積小的優點,大部分的家戶都有能力可以建構自己的感測站,而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透過喚醒更多人的關心,集合眾人的力量來一起進行環境的感測。雖然我們的感測器成本低、體積小,但在經過實驗測試的比對下,其PM2.5準確度方面可不輸專業儀器的等級,因此我們才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將全臺感測點擴增150個,藉由長時間收集的大量資料,以及聯合政府官方感測資料與其他民間姊妹計畫的感測資料,LASS不但成為臺灣本土PM2.5感測資料的最大集中站,更藉由開放資料的架構,讓民眾得以從資料觀察中發現問題、形成假設、測試假設,並進行大量資料的分析驗證,從而獲得結論與發展新的問題,實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真諦。……【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