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0年
- 603期-一起運動吧(3月號)
文章專區
2020-03-01用對「力」了嗎?從健身器材中尋力學、找物理
603 期
Author 作者
陳億成/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教授。
全民運動的興起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數據,預估到2026年臺灣老年人口將突破20%門檻,走向超高齡社會。行政院衛生署也指出,由於臺灣健保「俗擱大碗」,「保費低、給付多、管理成本低、看病無障礙」,是各國羨慕的制度,更為臺灣人民健康的守護神。內政部也指出由於醫療水準提升、食品安全重視、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臺灣人平均壽命長期呈現上升趨勢,以近10年來看,2008年國人平均壽命為78.6歲,2018年達到80.7歲,顯示臺灣人確實越來越長壽。
有鑑於平均壽命愈來愈高,且期望在有品質的健康生活要求下,使臺灣人對於健身的運動風氣越來越興盛。依據體育署調查,規律運動人口已超過三成達到近10年新高,也讓健身器材業者看到臺灣逐漸走向歐美健身房經營「汗水換黃金」的商機。另外,財政部的資料也顯示,健身場館年營收上看百億,而且市場仍未飽和,預期還會再夯5~10年。
春節剛過,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過年間飲食沒控制,身材有點走樣了,年後趕快利用健身運動來消耗身體囤積太多的熱量,於是就想去運動中心、健身房運動。但很不巧的是,今(2020)年碰到SARS-CoV-2病毒大傳染,政府鼓勵人們盡量少去公共場所,以免造成群聚感染。因此,根據媒體網路電商在農曆年後報導,年後瘦身需求因而帶動居家健身器材買氣狂飆,暴增5成。所以,如何善用不同健身器材的特性,進而提身自體免疫力,已成為抗煞健身的顯學。
殺雞焉用牛刀─健身器材的選擇
人要活就要動,正如競技選手需要不斷的自我訓練,才能獲得奪牌機會。跑步機的出現,正是因為競技選手思考如何避免日曬雨淋之下仍能跑步練習而問世。然而,讀者不是競技選手,要的不是競技場合上的成績,而是希望藉由健身器材來提高健康品質的自體免疫力,但是,如何挑選健身器材呢?
一般健身器材依使用目的可分為兩種,一種用於心肺訓練,例如跑步機、健身車、橢圓機、漫步機及划船機等;另一種則是肌力(又稱阻力)訓練,從簡單的啞鈴、槓鈴、壺鈴、滾輪到有點複雜的健身椅、史密夫機(Smith 第machine)等重量訓練器材。
然而,現今健身器材已整合體育、訓練、輔具、特殊教育、醫工、機械、電子電機、工設及資訊等學理,且在老齡化的時代裡,健身器材的使用族群就更不侷限了。所以,筆者認為只要能增加人的動作表現的器材,都能歸類為運動器材;這包括機械人的設計,既然稱為「機械人」必定以機電整合模擬人的動作。以「人」為主體下,導入運動生物力學概念,讓機械人的運動行為向人類動作學習起,這裡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與重心或力有關的平衡問題了。
運動器材百百種,介入問題是一大重點。怎麼知道健身時是否需要運動器材輔助呢?該怎麼運用運動器材呢?哪一種運動器材才是適合讀者的需要呢?不要一時興起買了器材後,卻變成家裡的曬衣架,放之佔位,棄之可惜。需求與否,讀者若換個角度思考:娃娃出生落地,如何到走跑跳的過程,跟前述機器人的動作設計研究的過程是不是很像呢?都是必須考慮自我重心轉移的問題。為什麼呢?相信讀者現在一定很疑惑,由於人的重心會因為動作改變而造成重心轉移,重心一改變就產生力矩的物理現象。所以,當身體處於因為地心引力所產生的物理現象過程,就衍生出動作平衡、肌力訓練,甚至心肺訓練的學理運用。
槓桿原理在健身器材上的運用
什麼是力矩?想知道答案首先要了解槓桿原理。阿基米德(Archimedes),古希臘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科學家,他在數學方面有相當的成就,另外在物理、機械工程學上也有著許多重要的研究與發明,有一次更在國王面前誇口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看到這裡,讀者是否會認為,怎麼可能在地球上舉起地球呢?不過,若了解阿基米德所運用的槓桿原理,依照這個理論當然可以舉起地球。現在,就用下圖來說明槓桿原理:
槓桿是一種簡單機械,由直件、曲件或圓型體為主體,再配合支點、重物及施力位置的不同即構成一組槓桿機構。下圖中,梯形(W)代表重物、三角形代表支點、其中橘色箭頭為施力方向及施力點。
1.第一槓桿原理:支點在槓桿中間,在槓桿右邊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如公園、小學的遊戲器材場地經常可以看到的蹺蹺板、剪刀、釘鎚和拔釘器等。不過這種槓桿省力與否,要看施力點 ∕ 重物與支點的距離差異,施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費力;如果重物、施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