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8-11-01科學歷史回頭望 太空競賽 587 期

Author 作者 謝育哲/生命是不斷地學習與探索新事物,追求真善美,本刊編輯。
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以下簡稱蘇聯)走入了歷史的長河之 中。那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 束,世界也正式宣告進入新時代。而 在東西方兩大強權對峙的40多年間, 軍備競賽、間諜戰、韓戰、越戰、柏 林圍牆及古巴飛彈危機等都是大時代 的產物。這段紛紛擾擾的歲月,各國 人心惶惶,深怕被對手擊敗,各種名 與利之間的競逐油然而生。但也正因 為如此地動盪,當代的科學與技術如 爆炸般地發展。其中最引人入勝的, 便是太空競賽了。

時間回到1950年代。隨著二次世界 大戰的結束,戰勝國不斷瓜分戰敗國 的資源與研究,而德國在二戰期間的 V2火箭技術一直是列強所覬覦的目標。只要誰先掌握火箭發射的力量, 誰就能在得到太空探險的入場券。 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宣布將在1957年國際地 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就 在美國積極準備人造衛星的發射時, 1957年10月4日,蘇聯冷不防地發 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 (Sputnik-1)。在一陣措手不及中,蘇 聯在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美國也舉 國譁然,人造衛星還沒發射就算了, 竟然還在競賽中落後對手。後來為了 追上蘇聯腳步,美國在同年12月試圖 發射衛星,但火箭卻在全國民眾的電 視直播面前爆炸,這無疑是件國際笑話。

惡夢還沒結束。1961年,蘇聯又給予 美國一記重拳。當年蘇聯將史上第一 位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成功送 上太空。至此美國已落後對手一大截, 不得不想辦法扳回一城。同年5月, 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發 表重大演說,他表示美國將進行阿波 羅計畫(Project Apollo),誓言將太空 人送上月球,並說出那句經典話語: 「我們選擇去月球(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企圖在太空競賽中 奪取領先地位。

1969年太空競賽進入了最高潮,阿波 羅11號計畫登陸月球。7月16日早 晨,農神5號火箭(Saturn V)載著由 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所率領的 太空人團隊直衝天際。3天後,他們抵 達月球的軌道,而就在7月20日,登 月艙準確地降落在月球表面。6個小時 之後,阿姆斯壯踏出艙外,成了史上 第一位踏上月球土地的人,他的那句 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成為家喻戶曉的 金句名言。


 
而在登月任務之後,兩大強國間的太 空競爭力度減弱,蘇聯也在後期的登 月任務失敗後趨於落後地位。就在登 入月球的競賽失利後,蘇聯轉向致力於 軌道太空站的研發。到了1972年,美 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 為了減緩雙方的敵對關係進行談判, 在冷戰的歷史上難得一次雙方都能理 性地坐下協商。美國與蘇聯在這時都 認為,比起相互競爭,或許合作更能 取得雙方的最大利益。最後在1975年 7月15日,蘇聯的聯盟19號與美國 的阿波羅太空站相繼升空,就在7月 17號,2艘太空船對接。美方及蘇方 各派3名與2名太空人合作進行任務, 兩邊的太空人相互握手、交換禮物, 並參觀彼此的太空船內部。

隨著時代的巨輪不斷地前進,到了20 世紀末,蘇聯走向解體。這也宣告了 一個時代的結束,而美國成了太空競 賽的唯一贏家。至於蘇聯太空科技的 遺產,則由俄羅斯航太太空活動國有 公司(Roscosmos)繼承,持續俄羅斯 的太空探索任務。另外,到了21世紀 的現代,探索太空已經不是特定國家 機構才能享有的專屬權力,近期像是 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及維 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等私人機構也 致力於太空科技發展。探索太空的任 務成了現在企業爭鳴的全新戰場。




從今回首,過去的這段太空競賽的時 代其實荒謬,兩大國的競爭如同小孩 爭吵般,誰也不讓誰,你也有的我也 要擁有。但換個角度想,也就是這麼 荒唐的歲月造就了許多的傳奇與科技 進展。誰也沒想到,登月當時的電腦 運算系統甚至還比不上讀者口袋裡的 智慧型手機呢!但就算是現今看來如 此簡單的科技,仍舊有辦法將人類送 上月球。這些太空科學家與工程師為 了實現對於太空的理想,想盡辦法觸 及那未知的世界,帶領人類探索浩瀚 的宇宙。試想,這未嘗不是件浪漫呀!

延伸閱讀 太空競賽,https://goo.gl/dvUu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