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1-01戰火下的千年古城─阿勒頗 565 期

Author 作者 陳其暐/正努力在科學傳播領域裡掙出一道縫隙,本刊主編。
自從2011年,由突尼西亞革命所帶動的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埃及、利比亞等地為追求民主體制,眾多人民起義推翻長久在位的政治強人,於是革命之火也延燒到了敘利亞,國內開始有示威行動出現。阿薩德家族長期把持敘利亞政權,阿薩德之父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在位時間長達30年,直到 2000年逝世後才由現任總統阿薩德接任。阿薩德(Bashar al-Assad)所領導的政府面對眾多抗議聲浪,卻以關押或處決示威者為回應,造就了自由敘利亞軍(Free Syrian Army)的成立,以推翻敘利亞政府為目的,引發了長期內戰。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已有40萬敘利亞人死於內戰,630萬人民流離失所,並已有480萬人被迫逃離敘利亞,前往黎巴嫩、土耳其,甚至是歐洲等國以尋求庇護。現今,敘利亞不僅只是政府軍與反抗軍的對戰,還有與庫德族之間的紛擾,及近年崛起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各自皆佔據了不同區域的國土。此外,各方派系的角力也是使得戰局紛擾難解的重要因素。政府軍主要受到什葉派、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支持;反抗軍則由遜尼派、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勢力所擁護。

對於反抗軍或政府軍而言,阿勒頗都是極其重要的據點。阿勒頗過去是敘利亞第一大城,是重要的工業與金融中心,內戰發生前擁有230萬人口,其阿勒頗古城已有千年歷史。在2011年一開始,此地並未發生大型示威活動或暴力事件,到了2012年情勢才急遽轉變。 此後阿勒頗以阿勒頗城堡為中心被一分為二,西城區由政府軍據守,東城區則由反抗軍所佔領。

2015年後,由於政府軍得到俄羅斯強力的軍事支援,一步步奪回反抗軍的駐守據點,即便美國提供了許多資金與軍備武器,反抗軍仍難以抵擋強大的炮火進逼。於是政府軍得以進攻阿勒頗東城區,並漸漸形成包圍的態勢。直到 2016年12月,由阿薩德所領導的政府軍已攻下絕大部分的阿勒頗,使得東城區內剩餘不到2000人的反抗軍和約10萬名難民頓時進退兩難。

許多人急欲知道,為何戰爭至此,在食物、水源、基礎建設、醫療設施皆極度匱乏的狀況下,仍有許多居民仍留在此地?因為有些居民在圍困下,沒有信心能在炮火下安全撤離;有些居民曾經參與示威行動、或是身為反抗軍的親屬,眼見政府軍已殺害了許多平民,他們擔心自己已被認定為恐怖份子的一員,一旦撤回政府軍的掌控區,便可能遭到殺身之禍;有些居民經濟狀況不佳,難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棲身之所;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阿勒頗是他們的家鄉,他們絕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土地。

最終,在土耳其、俄羅斯等國的斡旋下,反抗軍與政府軍達成停火協議,平民與反抗軍皆得以和平撤出阿勒頗。然而在長年的炮火摧殘下,已使這座城市殘破不堪。政府軍雖獲得重大勝利,但敘利亞仍處於各方割據的態勢,距離內戰結束的時刻,似乎仍遙遙無期。